你吃的苦,孩子沒吃過,孩子吃的苦,你也沒吃過,怎麼教好孩子?

你吃的苦,孩子沒吃過,孩子吃的苦,你也沒吃過,怎麼教好孩子?
value101 2024-12-13 檢舉

 

 

再平常不過的一個清晨,一位送兩個孩子上學的媽媽被6歲女兒的一句話狠狠刺痛。

起因是,剛上幼兒園的弟弟一路上都在雀躍地跟媽媽聊天:

「媽媽,我們放學能去坐搖搖車嗎?

「媽媽,我要老師送我的小墜子。

“給我卡,給我卡,我要開門。”

媽媽只要鬆開弟弟的手,弟弟就像放飛的小鳥一樣,一會兒蹲在地上撿樹葉,一會兒沿著路邊的馬路牙子走“平衡木”,全身上下都洋溢著孩童特有的天真爛漫和淘氣。

而6歲的姐姐,卻跟弟弟截然相反。

姊姊一路上都緊跟著媽媽的腳步,匆匆而行,面無表情,少言寡語。

媽媽刻意跟她聊天:

“剛剛吃飽了嗎?”“吃飽了。”

“今天有體育課嗎?”“沒有。”

“昨天,爸爸說你,你傷心了吧。”“嗯。”

女兒的回复,簡短無力,不帶絲毫感情,沒有任何思考,就像是一隻會發聲的機械木偶。

媽媽不死心地繼續跟女兒找話題:

“你期待去上學嗎?”“不期待。”

“你期待放學嗎?”“不期待。”

「我什麼都不期待。」女兒又加了一句話,然後,面無表情地接過媽媽手裡的書包,背起來準備走進校門。

媽媽愣在原地,腦海中一直迴繞著女兒的這句話,心裡一陣陣刺痛。

一個6歲的孩子,怎麼會對生活毫無期待?

 

是啊。

朝陽一般的年紀,正是充滿好奇、希望和溫暖的時刻。

回想一下我們的童年。

那時候的我們,對上學是很期待的。

我們期待上下學路上三、兩好友,打打鬧鬧,勾肩搭背,一路閒聊;

 

期待課間十分鐘野馬一樣衝出教室:

跳皮筋、丟沙包,打羽毛球,跳房子,跨大步…

期待放學後,蹲在門口的石凳上匆匆寫完作業,呼朋喚友,瘋跑嬉戲,擠在一起看喜歡的動畫片,電視劇。

期待春天的柳葉環,夏天的冰棍,秋天的麻糖,冬天的糖葫蘆…

那時的我們,沒有電子產品,沒有琳瑯滿目的玩具,沒有肯德基,麥當勞,遊樂場……我們依然玩得很盡興,很快樂。

 

我們很難理解:

為什麼現在孩子享受著最好的物質條件,最多的愛與關注,卻一點也不幸福。

記得張愛玲曾說過這麼一段話:

「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評論他人的生活;不要費盡心思,去插手別人的人生;‍別人的幸福,你未必懂得;他人的苦衷,你未必全知。”

我們跟孩子之間,亦是如此。

我們吃過的苦,孩子沒有吃過。

孩子吃的苦,我們也沒有吃過。

用我們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的幸福,定義孩子的人生,是父母的狹隘與偏頗。

 

網路上一位教育部落客的觀點,我很認同:

這代孩子都在吃一種隱形的苦。

而且,我們都遠遠低估了這種苦。

他們雖然衣食無憂,全家寵愛,沒有受過物質上的苦。

但他們吃的苦難以言說,無處遁形,是精神上的疲憊和痛苦。

你看看小學門口的孩子們,一個個都背著沉重的書包,被壓得直不起腰;

 

三年級的小學生,手上竟然長了老繭;

 

放學回家的男孩,在地鐵上隨地一坐就睡著了;

 

二年級的小男孩被媽媽灌輸高年級知識,崩潰嘶吼:

“我才二年級,我懂大學和人生的事嗎?”

 

初二女生凌晨三點終於寫完作業,坐在房間門口大哭;

 

假日,火車上,飛機上,候車室裡到處都是隨地待命寫作業的孩子,就連醫院都配備了學習桌,方便孩子們邊輸液邊寫作業。

 

早困晚熬,隨地大小睡,寫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補習班……這都是當代孩子的現況。

騰訊新聞社群曾做過研究: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