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逝世32年,我才讀懂了《平凡的世界》裡的遺憾
3
在生離死別的結局裡,看淡聚散
22歲這年,農家女孩秀蓮和少安經人介紹相識。
初見面,秀蓮就喜歡上了這個精明強悍的後生,當即決定一分彩禮都不要。
嫁進孫家後,秀蓮白天下地干活,中午照料一家老小吃喝,晚上端來一盆熱騰騰的洗腳水給少安泡腳,一日不落。
其實,秀蓮也辛勞,但她更心疼少安。
她寧願自己餓著,也要把口糧省出來給丈夫吃;
自己心裡委屈著,也要從嫁妝裡拿錢讓少安買件像樣的賀禮,送給即將成婚的初戀潤葉。
少安要開磚廠,秀蓮回娘家借啟動資金,沒日沒夜在廠裡幹勞。
少安創業失敗,她二話不說再回娘家借錢,不離不棄地守著丈夫,幫他東山再起。
這個家徒四壁的家,因秀蓮的到來而煥發生機。
然而,付出了這一切的秀蓮,卻無福享受。
不知從哪天起,她開始咳嗽氣喘,豐滿的身體極速消瘦,臉色枯黃憔悴。
村醫院翻來覆去查不出病因,建議去大醫院,秀蓮藉口太忙不肯去。
其實她早有一絲覺察:“身體是在這七八年間繁重的勞動和熬苦中累垮了,這是為了幸福而付出的不幸代價啊!”
但秀蓮無怨無悔。
她滿心滿意愛著少安,而少安同樣實心回饋了她,哪怕不能白頭到老,對她來說,擁有的幸福已經足夠了。
接下來的日子裡,秀蓮更溫柔地對待家人,珍惜同少安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她也支持少安修建學校,並提出夫妻倆一起出席剪綵儀式。
活動現場,少安和秀蓮穿戴一新,坐在主席台上,活脫脫一對新婚夫婦,就連當年兩人未辦婚禮的缺憾也得到了滿足。
此時,秀蓮再也撐不住,口吐鮮血緩緩倒下。
張愛玲說:“人生聚散,本是常事,無論怎樣,我們總有藏著淚珠撒手的一日。”
一個人要有看淡聚散的本事,當命運的重鎚狠狠砸來時,才能輕輕放下,坦然應對。
而聚散,也從來不是感情的終點,是讓你我更珍惜當下的起點。
就像秀蓮,就算知道自己知道命不久矣,也沒有心灰意冷,反而振作起來,開始珍惜時間,把更多的愛留給身邊的人。
就像少安,即使深陷哀傷,為了身邊依靠自己的老老小小,他也要打起精神,跳上生活的馬車,吆喝著吶喊著,繼續往前走。
你我都是浮世過客,向來身不由己。
相聚時,好好珍惜,盡情享受當下的歡喜;留不住的,就學會釋然,坦然面對所有聚散。
少幾分情深緣淺的執著,便能多幾分來去不拒的灑脫。
4
在無力改變的處境中,坦然接納
有了哥哥少安的經濟支持,孫少平得以繼續讀書,並被推薦到縣城上高中。
在那裡,少平個頭最高,卻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只因他穿得最破,吃得最差。
少平極度渴望穿一身體面衣裳,堂堂正站在女同學面前,然後每天排在隊伍裡,領一份還不錯的飯菜。
但他又無力改變這一切。
他敏感自卑,活得擰巴,對家境優渥的班長顧養民又是羨慕又充滿敵意。
一次,顧養者和少平暗戀的對象郝紅梅相好了。
少平的朋友看不過眼,偷偷打了顧養民一頓。
而教養極佳的顧養民息事寧人,也像往常一樣友善對待他們。
這件事令少平第一次意識到:“一個普通的人,應該按照普通人的條件正正常常的生活,而不要做太多的非分之想。”
這不是消極的妥協,而是極致的坦誠,坦然接納人與人之間的客觀差距,而後,努力做一個不平凡的人。
想明白後,少平不再以出身為恥,從容自信地和幹部家庭出身的田曉霞,一起讀書,探討人生。
在田曉霞的啟發和幫助下,少平精神上獲得從未有過的滿足,養成了堅持閱讀的好習慣,還光榮成為一名煤礦工人。
也許表面上看,少平依舊是那個衣著寒酸,為糊口四處奔波的窮小子。
但內裡,對知識的飢渴、對生活的熱愛,早已讓少平脫胎換骨。
不管將來身處何方,日後遭遇何種磨難,他都能無畏無懼地勇敢面對。
作家苑子文說:“學會接納,才能刀槍不入。”
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事情,是人所不能左右的。
無力改變時,你若一味痴纏,非但解決不了問題,到最後,還會置身痛苦的循環,讓自己吃盡苦頭。
當你坦然接受一切好與壞,那些苦楚,便無法傷你毫分。
當你試著走出糾結的小天地,允許一切發生,人生就會多更多的可能。
這世間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對抗,而是接納。
▽
2007年,路遙逝世十五週年。
摯友賈平凹帶著抱憾的口吻發文懷念:
“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誇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儘管帶著滿滿的遺憾,路遙匆匆離去,但他的著作《平凡的世界》依舊廣為流傳,成為影響一代又一代國人的經典讀物。
或許,這正是遺憾之外,命運給予路遙的最大饋贈。
林清玄寫過一段話:
曝曬的陽光可能覺得自己會傷害秋日的土地,但土地中的種子卻因為陽光能青翠地發芽了。只要不失真心,沒有什麼可以傷害我們真實的生命。
當你經歷得越多,就越會發現:
命運一向如此,帶來豐盈饋贈的同時,也注定帶來一部分遺憾。
但當你內心夠強大,信念夠堅定,就沒有什麼事能讓你沉淪。
一切得失,都是考驗;所有遺憾,皆是成全。
點個讚吧, 走出慫然的陰影,與失意握手言和,你便能甩開沉重的過往枷鎖,獲得煥然一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