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那麼黃,為什麼卻是永恆的青春經典?因為這5點
我是想把他寫得純淨些的,生殖器也好,性行為也好,越是如實地寫,就越沒有腥味,我是以這個想法寫的,但不少意見認為並非如此,說是色情,說現代年輕人難道是那樣不成?可若連那個都算色情,我倒想問那些人過的是怎樣的性生活。
或許,每個成年人都會面對這樣的問題,但很多人卻把“性”看成一種禁忌,未成年人連碰都碰不得,更不要說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問題。
有些人稍微大膽點,說了些葷話,還要被口誅筆伐,所以,《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才有了房思琪的悲劇,才有了房思琪的感慨:
我們的教育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性教育。
因為沒有性教育,我們就有了很多“房思琪”。
然而,性這種東西,一不小心,尺度不對,或者目的不對,就會變成淫蕩,就會變得齷齪,這樣,就很髒。
所以,一個人的心靈是否乾淨,就決定了他說出來的話是否乾淨。
性這玩意,不可不談,因為要避免“房思琪”們的悲劇,被性侵了不敢反抗,就連說都不敢說出來,不僅傷害了自己,還為性侵者提供了一層保護傘。
但也不可大談特談,大談則近於亂,那時候,不髒也髒了。
所以,這中間,必然要有尺度,而且這尺度必然是基於愛,基於某種純潔而嚴肅的目標。
04 誰的青春不迷茫,迷茫才是成長的基礎
誰的青春不迷茫?
青春和迷茫是分不開家的,只有少數人,很年輕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的人生路該怎樣走,大多數人,都要兜兜轉轉,嘗試了很多,最後才知道自己該走那條,而青春,就是站在岔路口猶豫不決的時候。
人這一輩子的追求,這一輩子的目標,還有他的人生觀,都不是一蹴而就,生來就有的,而是在他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慢慢找到的。
就大多數人而言,我們都會迷茫,在迷茫之後,我們才能確信自己需要什麼,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木月很純真,可是這世界很複雜,他的純真和世界的複雜格格不入。
他在迷茫之中,選擇了死亡。
渡邊也迷茫,他想開始一種新的生活,所以去東京上大學,但上大學之後,他看見很多人學習就是為了名利,就是為了升官發財搞到錢,這讓他感到荒謬。
但他也不知道該怎樣對待人生,所以他佩服室友“敢死隊”,“敢死隊”有明確的夢想,他一心只想繪圖,在渡邊看來,這就是敢死隊那可憐巴巴的人生中一點可憐巴巴的追求。
但敢死隊目標明確,並且樂在其中。
可是這世界上,大多數人都不是這樣,他們只能在迷茫中摸索著前進。
就拿渡邊來說,他覺得教育無意義,教出的都是一群卑劣的人,畢業了就出去禍害社會,但他還是要上學,只是在學校裡,把上學當成訓練自己對無聊的忍耐力。
渡邊或許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他肯定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所以他反抗,他很努力,喜歡看書,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被世界改變。
我相信,對於這個世界的大部分人來說,努力的意義,也就是為了不被世界改變,成為自己討厭的樣子。
所以,迷茫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迷茫打倒了。
而青春之所以美好,就是因為年輕的我們,還有時間去嘗試,把自己不喜歡的都試出來了,剩下的,離喜歡的肯定會近一點。
所以,不必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隨便選擇,越是迷茫的時候,越不要隨意選擇。
對於人生來說,最終做成了什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反而不是那些看得見的結果,而是那些迷茫中依舊不願放棄的追求。
05 孤獨的底色,愛情的畫
人是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所以他來的方式,就寫滿孤獨。
他來到這個世界,看到的一切,都是自己不知道的。
所以,孤獨是人生的底色。
因為孤獨,有人會走向愛情,走向陪伴,走向連接。
歌德在《少年維特的煩惱》裡說:
哪個少年不多情,哪個少女不懷春。
渡邊和直子發生關係後,直子突然去了療養院,渡邊期待直子好起來,在這個過程中,他努力成長,日子過得很充實。
可是,愛情這東西,能讓人對抗孤獨,也能讓人更孤獨。
渡邊不能經常見到直子,只能給她寫信,表達著自己的思念之情。
這個時候,綠子卻突然走進來渡邊的生活,以熱情、活力、健康,在渡邊的心中很快佔有一席之地。
和綠子待在一起,他覺得輕鬆美好,說話有人聽,也有人能夠理解,可以說,綠子為他帶來的美好,已經不輸於直子帶來的美好。
綠子生氣不理渡邊,他就感到痛苦。
人生有時候就是這樣,窺見愛情,同時也窺見了孤獨,窺見孤獨,就會渴望愛情。
可是,人們不管擁有怎樣的愛情,孤獨依然不會從他們的生命中消失,就連最美好的愛情,也不能完全消滅孤獨。
孤獨如同一張紙的底色,而愛情就是在紙上某處作畫,畫得太滿,顯得擁擠,畫得太小,也不和諧,只有恰到好處,和孤獨達成協議,和諧相處,才是最好的狀態。
村上春樹說:
所謂成長恰恰就是這麼回事,就是人們同孤獨抗爭、受傷、失落、失去,卻又要活下去。
直子離開了,玲子也離開了,渡邊依舊還要活著。
帶著曾經的愛情和往後的愛情,與孤獨作伴,活下去。
就像《百年孤獨》裡說的:
無論走到哪裡,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06
初次讀《挪威的森林》,我還在迷茫的青春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逼迫自己看書,但時隔多年,那時候讀這本書是什麼感覺,大都不記得了。
只記得,很黃,看得臉紅。
很多年後再度拿起這本書,青春早已一去不返,可是通過書中那些少男少女,又發現,青春被我們用另外一種方式保存著,只是需要一些特定的東西才能打開。
有些時候,依然會拿起那段歲月,以及歲月中的往事,或哀傷,或幽怨,或美好,或明快,或迷茫,或是不知所謂的堅持,或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反抗。
如今,那時候的思考或選擇,早已融入我們的生命裡,成了我們人生的一部分。
過去是不會過去的,他只是以某種方式幫助你成長,以某種方式幫助你領悟了一些東西。
我們生活在過往種下的那片森林裡,等待著未來,但未來是不會來的,他就是永遠的期望,是不死不滅的浪漫,是不生不滅的想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