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這3條線,你會把孩子養得很好

守住這3條線,你會把孩子養得很好
value101 2024-01-16 檢舉

 

現在,常有教育專家倡導自由養育,許多父母經常陷入迷惘。

例如,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破壞規則時,該如何約束?

管得嚴厲了,怕傷害孩子,破壞親子關係;

可放任不管吧,又怕縱容孩子,引發後患…

實在令人為難!

有沒有什麼方法,既能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又不至於傷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其實是有的,那就是:

「非暴力限制」

更具體來講,就是限制孩子的不良行為,但不採取暴力的手段。

 

在對孩子實施非暴力限制之前,我們要先理解一點:

有時候孩子出現不良行為,不一定是故意破壞規則,或挑戰權威,

也有可能是因為孩子不知曉規則底線,不知道這個行為是不對的。

又或者在孩子行為的背後,有別的需求未表達。

因此,我們需要先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並給孩子一個明確的界線:

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當孩子知曉了這一點,他在行動時會覺得更確定、更安全。

具體如何操作呢?

我們可以把孩子的行為分成三個領域:

第一個領域:我們希望並認可的行為。

指那些有利於孩子塑造好習慣、好特質,或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行為。

比如,

放學後,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看到媽媽在忙碌,主動走過來幫忙;

不想有蛀牙,努力克制吃糖的慾望…

面對孩子的這些表現,我們會欣然地對他說“好”,並鼓勵他再接再厲。

第二個領域:我們不認可,但因為某些特殊原因而可忍受的行為。

在這個領域裡,

我們不希望某類行為發生,但考慮到特殊原因,我們需要暫時忍耐。

特殊原因可能包括:

① 初學者的失誤。

例如孩子第一次炒菜,結果忘記關火,觸發了煙霧警報器。

② 困難時刻的失誤。

例如孩子生病,身體不舒服,早上莫名其妙衝父母發脾氣。

我們沒辦法假裝喜歡這類行為,但我們需要考慮孩子的特殊情況。

我們可以選擇誠實地告訴孩子:

「你第一次炒菜,沒關係,但不關火很危險,下次一定要記得!”

“你生病難受,我理解,但你不能這樣發脾氣,有話要好好說。”

第三個領域:無論如何都不能容忍、必須制止的行為。

包括危害到自己或他人利益的行為,以及被法律道德禁止的行為。

比如,

動手打人,虐待小動物;

偷竊錢財,破壞公共設施…

類似這些行為,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在什麼情境之下,都是不被允許的。

限制第三個領域內的不良行為,是我們約束孩子的重點內容。

事實上,要孩子憑藉一己之力去克制內心慾望、約束不良行為,真的很難。

也因此,父母需要透過非暴力限制,在不傷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做出限制。

 

來源:視覺中國

 

具體如何限制呢?

我們需要明確地向孩子「禁止行為」 ,並引導孩子嘗試 「替代行為」

比如,

你不可以打人,你可以打枕頭;

你不可以偷錢,你需要用錢可以跟我說;

你不可以摘公園的花,你可以站在旁邊欣賞…

在限制孩子的行為時,要注意三點:

第一點:要全面限制,不要部分限制。

一件事可以做或不可以做,中間的界線要非常清楚。

例如:

要明確地對孩子說:“不能往妹妹身上潑水。”

而不要對孩子說:“你可以向妹妹潑一點水,但不能把妹妹弄感冒。”

因為後者沒有給孩子一個清晰的界線,孩子很難掌握潑水的尺度,甚至可能會鼓勵孩子向妹妹潑水,招來麻煩。

第二點:作出限制時,語氣要堅定。

要明確地告訴孩子“不可以”,不要用模棱兩可的字眼,也不要用開玩笑的語氣。

例如,當孩子揮舞著小拳頭打父母時,不要一邊對他嬉笑,一邊叫他“別打啦”,這會給孩子一種開玩笑的感覺。

而是要嚴肅地向他聲明:“不能打爸爸媽媽,不能動手打人!”

從而給孩子傳達一個訊息:“這個禁令是真的,爸爸媽媽是認真的。”

第三點:限制行為,但不限制慾望、情緒。

約束孩子紀律的重點在於:對孩子的不良行為進行限制;但不要打擊孩子的慾望,也不要否認孩子的情緒。

例如,當孩子說「我想割開貓的肚子,看看裡面有什麼」時,我們要限制他「傷害貓」的行為,但不要打擊他的願望:

我知道你想了解貓咪肚子裡有什麼,但我們不能傷害貓咪;

你可以看相關的影片、書籍,或由我來畫一張圖告訴你貓咪肚子裡面是什麼樣子。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