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覺醒的最好方式:賺錢

一個人覺醒的最好方式:賺錢
value101 2023-12-27 檢舉

 

 

作者:洞見ciyu

賺錢,才能讓一個人通透。

美國的麥克爾·羅奇格西被譽為佛商。

他在印度潛心鑽研佛法數年,終獲得佛學博士學位。

師父鼓勵他回國做生意:你已完成靜修,應到紅塵中去繼續修行,最好當個商人。

麥克爾想繼續研究佛理。

師父卻說:忙碌的辦公室才是真正的生活,也是覺醒自身的最佳地方。

工作是覺悟自身最好的道場。

在賺錢的過程中,一個人對自我、對世界的認知也會逐漸深刻。

01

曾有人詢問巴菲特,投資跟人性的關係。

巴菲特表示,投資讓他更了解人性,而對人性敏銳的觀察,反過來促進了投資。

波克夏·哈撒韋是巴菲特現在掌管的公司。

事實上,收購這家公司是巴菲特認為自己最大的敗筆之一。

1962年,波克夏·哈撒韋是一家經營困難的紡織公司,股價很低。

巴菲特明知紡織業沒有前途,但沒有抵禦低廉價格的誘惑,開始買進其股票。

這是他犯的第一個錯誤:敗給了貪婪。

兩年後,公司當時的老闆史丹頓向巴菲特提出以每股11.5美元回購其持有的股份。

巴菲特同意了,但正式報價信到來時,史丹頓卻臨時把價格調低到11.325美元。

巴菲特感到被愚弄和侮辱了,於是決定反擊。

他開始大量收購波克夏·哈撒韋的股票,直到他獲得了控制權,並解雇了史丹頓。

這樣,他出了一口惡氣,生意也陷入了一個糟糕的境地。

巴菲特後來承認,他收購波克夏·哈撒韋的動機是出於個人情緒,而不是理性分析。

他再次犯了錯誤:敗給了衝動。

在之後的投資中,巴菲特意識到:每一項投資,都在跟人性較勁。

離人性弱點越近,離財富越遠。

因此,巴菲特投資《郵報》、美國銀行、可口可樂時,都是在冷靜分析其價值之後才果斷入手,最後成為一代股神。

西方諺語裡有一句話:人性,是神性和獸性的混合物。

站在追求財富的階梯上,後者無時無刻不在拖曳著你、拉扯著你。

如果要爬得高,必得打敗心中的魔鬼。

知名的商業雜誌《富比士》從1917年創辦起,訪問過無數企業菁英、成功人士,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

相較於一般人,他們對人心都有超乎尋常的洞悉。

說到底,一個懂賺錢的高手,往往也深諳人性。

 

02

稻盛和夫最初創立京瓷公司時動機很簡單:把個人開發的精密陶瓷技術發揚光大。

換句話說,一切公司政策的製定,他都是從自身立場出發,很少考慮到員工的切身利益。

當時很多人對此表達了不滿,稻盛和夫只好靜下心反思自己。

那幾夜,稻盛和夫輾轉難眠,經過徹底思考,他得出一個結論:唯有利他,才能利己。

後來,他完全放下創業之初所懷抱的個人動機,經營理念從「利己」轉變為「利他」。

對員工,他頗多照顧。

1973年,日本很多企業都在裁員。

京瓷公司也受到了波及,訂單直接銳減到了原來的十分之一。

在那段艱難的時期,稻盛和夫沒有裁掉一個員工。

他讓十分之一的人繼續工作,剩下的人或學習或打掃衛生,薪水還是照發。

員工們也因此對稻盛和夫感激不已,合力幫公司渡過了難關。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