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倒這3面思考之牆,人生豁然開朗

推倒這3面思考之牆,人生豁然開朗
value101 2023-12-05 檢舉

 

 

身為成年人,我們得接受,這個世界不是圍繞著我們設計的,人生有時候就是有很多不公平,生活也常常有很多不如意。

如果一個人一直放不下頭腦中關於世界的設想,就像一個孩子不能放下對童話世界的執念,腦子裡就一直會有很多「這個世界應該怎樣」的圖景。

當現實不符合這個圖像時,他的心裡就會生出各種負面情緒。這些消極情緒又演變為他對世界感到悲觀的理由。

 

最後,他只會盯著現實與「應該」的裂痕,沉浸在失望中,沒辦法多看一眼這個世界中美好的事物。這時候,他的生活就會在跟世界的較勁中逐漸停滯。這就是「應該思考」​​對自我發展的阻礙。

只有放下腦中的執念,允許一切不同,人生合理的願望才能得以實現。

 

拋下“絕對思維”,則當下可靠

美國正向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做過一個實驗:

他把兩群狗分別趕到A、B兩個籠子裡,並為籠子通電。A籠子和B籠子用一根鐵桿接通,所以兩個籠子裡的狗都經歷了同樣的電擊。

差別僅在於,A籠子裡有切斷電源的槓桿,而B籠子沒有。狗被電擊很痛苦,就在籠子裡跑來跑去地找辦法。

 

A籠子的狗很快就學會透過按槓桿切斷電源,而B籠子的狗卻什麼都做不了,只能等著A籠子的狗切斷電源。

後來,他把這兩群狗分別放到C籠子裡。C籠子並沒有槓桿,但是很矮,只要奮力一躍,狗狗就能跳出籠子。

在C籠子通電後,A籠子裡的狗到處找槓桿,在沒找到槓桿後,它們很快就學會從C籠子裡跳出來。而B籠子的狗卻只會趴在籠子裡,「嗚嗚」哀號著經受電擊,一動也不動。

為什麼A籠子的狗會不斷嘗試跳出籠子,而B籠子的狗受了電擊卻一動也不動呢?

 

答案是,B籠子的狗不只受了電擊,也習得了一種信念:我做什麼都沒用。

不是電擊本身,而是電擊造成的這種信念,讓B籠子的狗放棄了掙扎。

心理學上把這種對自身經驗的某種傷害做了絕對化加工的思維方式叫作「絕對思維」

擁有了這種思維,人們常常覺得“再做什麼都沒用了”,於是就自動放棄了其他的出路。

人生在世,痛苦的經驗是我們生命的組成部分,如果我們願意接納它們,一切都會慢慢過去。

如果我們陷人對它們無止盡的防禦,這樣做不僅不能消除痛苦,還會讓我們遠離當下的生活,在思維的陷阱裡備受折磨。

「絕對思考」最大的問題,就是為了防禦可能的危險,把生活封閉在真空裡,讓我們不敢接觸現實,從而失去了從生活中獲得療癒的機會。

 

就像B籠子裡的狗,明明輕輕一躍就能跳出籠子,卻再也不敢嘗試。

世界在不停變化,生活經驗也可以透過不斷嘗試累積。

只有透過學習和訓練,發展出一種積極接納的思考方式,才能適應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讓自身越變越好。

想起一句俗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吃一塹,長一智」固然重要,但過度擴大影響,「一桿子打翻一船人」的做法,只會讓生活變成無源之水。

只有遵循事實,活在當下,才能真正擺脫「絕對思考」。

 

 

寫在最後

古典老師在《拆掉思維裡的牆》提到「鬼打牆」的故事:

傳說郊外走夜路的人,走來走去,感覺走了很久,卻發現自己始終在原地打轉。

其實,我們的思維也常常會「鬼打牆」──我們在自己的思維裡畫地為牢,把自己囚禁在心智模式的高牆之內。

古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有句名言也說:“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擾,而是被他們關於事物的意見困擾。”

 

一個人,遇到任何事,如果能抱著「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去面對,就不會受思維裡的牆牽制。

思維先拆牆,人生才改變。

拆掉這三堵阻礙自我發展的思考之牆,心智模式才能更上一個台階,人生才有底氣重新岀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