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緒,就是你的財運

你的情緒,就是你的財運
value101 2025-04-04 檢舉

 

小趙不是沒有情緒,也常向部落客吐槽自己的倒楣經歷,只是一想到要賺錢,她就能先把情緒放一放。

@老楊的貓頭鷹有句話很精闢:

「出門賺錢,誰不是一邊繃住了,一邊還用力繃著。

這事根本不是快不快樂的問題,而是錢夠不夠花的問題。 」

當你有了「要事為先」的概念,就明白賺錢的時候,做事永遠排在情緒前面。

電影《布萊德的中年危機》中,主角布萊德曾是個很情緒化的人。

Advertisements

參加同學會,發現別人比自己成功,他就開始焦慮;

 

去公司上班,偶爾搞砸點事,也是心浮氣躁怨天尤人。

後來實在幹不下去,他一個衝動辭了職,算是徹底沒了經濟來源。

在貧窮交加中,布拉德開始反思。

Advertisements

他慢慢意識到,一切不幸的根源都在自己的臭脾氣上。

他下定決心調整,從心無旁騖地學習,到一門心思地賺錢,時時提醒自己不要被情緒左右。

影片最後,布萊德憑藉著出眾的能力與成熟的心智,蛻變成身價百萬的大老闆。

有句話說得好:

「成年人的生活早已戒掉了情緒,你必須冷靜、淡定、克制,才能賺到錢。」

很多時候,一個人富不起來的根源,就是被自己的心緒拖住了後腿。

少一些情緒起伏,多一些具體行動,賺錢將是水到渠成的事。

 

03

美國社會學家列納德,做過一個社會實驗。

他將志工分成A、B兩組,下達相同的任務──向路人索取零錢。

對A組志願者,列納德不做要求,任由他們發揮。

結果A組很多人,因為被拒絕,被誤解或是被當成乞丐而發脾氣。

要嘛垂頭喪氣地離開,要嘛和路人對罵,要嘛乾脆退出這項實驗。

相較之下,B組志工進行地就很順利。

不但要來的零錢遠超A組,還有人和路人發展成朋友或是生意夥伴。

AB兩組的結果之所以如此不同,就在於列納德事先要求B組志願者:“無論碰上什麼情況,你都要像紳士一樣保持禮貌。”

所以整個過程,B組志工始終謙有禮,待人和善。

列納德由此得出一個結論:情緒,是影響正確決策的變項。

情緒穩定的人,思路清晰,覺察敏銳,更容易作出正確的抉擇。

再加上這樣的人氣場和善,令人如沐春風,也會得到更多支持。

 

《會賺錢的人想的不一樣》中,作者黃啟團講了兩位朋友的經歷。

朋友是個民營小老闆,每天應付各種瑣事,常常是焦頭爛額。

但他有句口頭禪——「哪裡有痛苦哪裡就有利潤」。

所以就算碰上天大的事,他都能穩住自己,結果就是小老闆生意越做越紅火,很快就發家致富了。

另一位朋友,是一家大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他為人刻薄,脾氣暴躁。

諸如飛機誤點這種芝麻小事,都能讓他大發雷霆。

結果不出幾年,他就被降職成普通職員,收入也是一落千丈。

黃啟團用他們的故事提醒大家:做人做事一定要「認知分離」。

分清眼前的事實和你的感受,不要讓情緒凌駕於理性之上。

原《天下雜誌》主編金惟純說:

「一個活得非常好的人,會不斷修煉自己。到最後,就像一塊磁鐵,人想靠近你,錢也會跟著你走。」

無論何時,把自己的脾氣修練好,你養好了磁場,也就養來了財運。

 

網路上有個段子,很紮心。

生活中,你會溝通,加10分;會合作,加20分;會開拓資源,加50分。

但如果你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好意思,就扣100分。

賺錢也是如此。

你能力再強資源再廣,但如果你情緒不穩,就很容易陰溝翻船。

真正賺錢的人,永遠都只帶腦子,不帶情緒。

能夠克制自己,人才能穩住局面,穩中求勝。

點個讚吧 ,與朋友們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