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過敏、蕁麻疹大爆發? 4招教你遠離皮膚癢

建議冷氣房溫度調高一點,讓溫度落差不要那麼大,房間內也要放一盆水避免冷氣讓皮膚過度乾燥,同時也要注意保濕。
注意運動、情緒變化:流汗用濕毛巾擦乾、盡快洗澡
運動流汗雖然會刺激皮膚過敏,但卻可以增加身體的血液循環,給皮膚足夠的養分、並幫忙代謝廢物,長期看來對皮膚的狀態是好的。所以還是建議每天撥出一點時間讓自己運動、流個汗,但是流汗的時候要趕快用濕毛巾擦乾,運動完要補充水分並洗澡,把汗水、髒污都洗乾淨,讓皮膚恢復清爽。
但如果是對於熱比較敏感的人,很可能在運動時因為過熱而引起全身過敏,就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這種情況又稱為「膽鹼型蕁麻疹」,是對身體負責在溫度上升時調節溫度的激素「乙醯膽鹼」過敏,所以不管是運動、緊張、焦慮、憂鬱、曬太陽等,只要體溫上升,就有可能觸發這種「癢」。
注意皮膚傷口:仔細護理、除疤痕
皮膚「受傷」其實也是一種刺激,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林明秀說,像是傷口久治不癒的時候,會覺得癢、痛,那是因為傷口都還在發炎狀態,也容易引發免疫系統不平衡的過敏,所以傷口的照護、還有疤痕的護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林明秀也提醒,其實會產生疤痕 ,並不是傷口大小來決定的,而是傷口的深度及嚴重度。「即使只是被割傷的小傷口,照護不好也可能產生疤痕,所以傷口的初期護理很重要。」把傷口照顧好,才不會給皮膚帶來更嚴重的傷害。
注意其他免疫疾病:過敏超過 6 星期、有其他症狀
台灣研究統計,約有 1/4 的慢性蕁麻疹患者,其實是「免疫系統」問題導致,其中最多的就是自體免疫甲狀腺炎,第二是修格連氏症(又稱乾燥症),再來像是血管炎、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 ,甚至是腫瘤都有可能造成蕁麻疹,建議只要慢性蕁麻疹超過 6 星期反覆發生者,要到過敏免疫風濕科門診進一步檢查。
運動時總感覺身體發癢!你可能是「對熱過敏」
小明最近剛開始練跑,但每次跑到要流汗的時候,就覺得全身發癢,而且不是普通的小撓癢,而是癢到可以在身上抓出一條條爪痕的程度,讓他十分苦惱,也不知道要不要繼續跑下去。
身體習慣涼涼的
一般來說,許多微血管在平常的血流量不高,因此會處於半閉合的狀態,但在運動時,因為身體發熱、血液循環加速,微血管、毛孔也跟著擴張,刺激到周圍的神經,皮膚就會覺得癢。
不過這種情形比較容易發生在剛開始運動的新手身上,因為一般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末梢神經血液循環通常都不好,如果又加上常吹冷氣,手腳習慣冰冷,自然對運動時產生的熱特別敏感;但只要運動時間拉長,微血管習慣這樣的血壓速率之後,神經自然就不會感受到刺激。
另外,夏天如果穿不透氣、流汗後會緊貼皮膚的衣服運動,油脂跟髒污會閉鎖在毛孔裡,造成皮膚過敏 、發癢,甚至形成毛囊炎 ; 而衣服材質如果跟皮膚不合,過度摩擦也會造成皮膚敏感、起疹子 ,所以運動時挑選的衣服最好是要有排汗、透氣功能的。
膽鹼型蕁麻疹
不過,如果除了運動的發熱之外,身體也會感到癢、甚至有針刺感,那可能是皮膚炎,或是「膽鹼型蕁麻疹」。
膽鹼型蕁麻疹是對身體的激素乙醯膽鹼過敏,而乙醯膽鹼正是身體發熱時,由大腦釋放來調節體溫的化學物質,所以只要體溫上升,不管是運動、緊張、曬太陽等,就有可能觸發這種「癢」。
但對乙醯膽鹼過敏是天生的,目前沒有根治的辦法,症狀發作時通常會持續半小時到一小時,多半是癢、刺痛,或是在皮膚上留下紅圈的痕跡,幾個月後會自行消失,不會有其他危害;但如果癢、刺痛到無法忍受,可以請醫師開一些抗過敏的藥來緩解症狀。
怎麼才能不會癢
既然知道運動後的皮膚癢,是「體溫升高」、「皮膚敏感」引起的,可以藉由穿排汗衣、較吸汗細緻的衣服來避免皮膚刺激,並在運動中隨時注意通風、擦汗、喝水,運動前後也要做緩和運動,讓體溫不要一下子升高。 而皮膚過乾也會有過敏現象,所以擦乳液也是不錯的保養方式。
如果是對乙醯膽鹼過敏,則只能讓自己的身體維持正常作息,少吃刺激性的食物,讓身體的免疫系統維持在正常狀態,避免讓過敏原這麼容易刺激到免疫系統;此外,就只能用藥物緩解症狀,但每個人過敏的程度不同,也可能對抗過敏藥過敏,所以還是要徵詢醫師的專業,千萬不要自行買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