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走後,兄弟姊妹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以下這3點
父母走了之後,常常會有人開始回想起父母對某個子女的偏愛,想著自己為家裡付出了多少,卻總是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父母口中的“你真是個好孩子”,成了許多人心裡的火種。
但火種一旦點燃,兄弟姊妹間的關係就會變得敏感,一不小心就翻車了。
就像樓下的鄰居,父母過世前常提到兒子為家裡做了不少事。
結果,父母過世後,那個沒怎麼參與的女兒開始埋怨父母偏心,最後把這個「偏愛」的話題拿去挑撥兄妹之間的關係。
姊妹倆也因此心生嫌隙,往後說話再也不那麼客氣了。
明明只是口頭的慰藉和家庭的期望,但一旦被拿來當作打擊的武器,便像冰刀一樣切割了那份原本該有的親情。
聰明的家庭成員,永遠不會去用父母的話當做挑起紛爭的砝碼。該放下的就放下,避免無謂的爭執。
03
保持適當距離。
父母不在後,兄弟姊妹之間的責任與壓力往往也隨之而來。
這時候,很多人容易覺得,兄弟姊妹應該都關心自己,自己也得在生活中常常去幫助他們。
結果,不小心就變成了「照顧」過多,反倒讓原本的關係變得沉重。
其實,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保持適當的距離。
例如,我的一個親戚,父母過世後,他覺得自己要為兄妹負責,便開始頻繁幫忙照顧自己年邁的兄弟。
一開始,兄妹關係還不錯,但後來,他自己也越來越疲憊,心裡越不滿。
因為他發現,兄妹並沒有像他所期望的那樣主動幫忙,反而越發依賴他。
最終,他們開始爭論誰該承擔更多責任,最後的結果是感情漸行漸遠。
你看,太過熱心反而成了束縛,讓原本可以親密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