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聰不聰明,看他說這3種話就知道

小孩聰不聰明,看他說這3種話就知道
value101 2024-12-24 檢舉

 

聰明的孩子從小就知道,父母說了兩百遍的“你要是再哭,我就讓大灰狼把你抓走”,是永遠不會成真的謊言。倘若真的有大野狼到來,他們只會擋在最前面。

 

——林一芙,《讀者》(校園版)2020年第9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未來能出類拔萃。

然而,孩子的智力發展不僅體現在學業成績上,也表現在他們的日常用語之中。

正如心理學家讓·皮亞傑所說:“語言是兒童思維發展的工具。”

接下來,讓我們從孩子說的三種話中,探尋他們的內心世界。

 

提出需求的話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想要」似乎是最常見的開場白。

這簡單的兩個字背後,隱藏著孩子對世界的探索慾和覺醒的自我意識。

當孩子開始清晰地表達自己的需求時,意味著他心理成熟度的進一步提高。

儘管那些需求看起來很微小,卻是他對愛、對理解、對連結的渴望。

現實生活中,當孩子說「我想要學畫畫」時,可能不只意味著他對繽紛的好奇,更是孩子在探索自我表達的方式;

當他說「媽媽,我想自己來」時,可能意味著他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意識的萌芽。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鼓勵這種需求的表達,因為每一次“我要、我想”,都能推動孩子形成個性、促進成長。

正如心理學家愛利克·埃里克森所說的那樣:“兒童期是自我認同形成的關鍵時期,而需求的表達是這一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知道,許多在童年時未能宣之於口的需求,很有可能成為成年後的一道傷疤。

後來,雖然傷口已經癒合,但無法正確表達自己需求的苦,依然在隱隱作痛。

所以說,鼓勵孩子自我表達、提出需求,是對人生保持掌控感的開端。

這些需求,包括但不限於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求知的需求、情感需求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當孩子對某件事表現出濃厚興趣,並主動提出學習要求時,家長應該感到欣慰並積極回應。

因為孩子好動愛玩的天性,他想學、想玩的事可能有N件,其中很多也有可能中途放棄,可這個嘗試的過程,正對應著孩子寶貴的自我探索。

當然,如果孩子對一些不良愛好感到好奇,也不應將其視為洪水猛獸,而是要加以引導,讓孩子樹立正確的認識。

能夠大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需求的孩子,不僅心智成熟、自我表達能力強,更意味著孩子從小就被溫柔地對待,與家長的依戀模式也比較安全、正向。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羞於表達自己的需求,我們能做的,除了多多引導孩子之外,還要讓孩子建立穩固的信心:你是被踏實地愛著的,你有提要求的權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表達意見的話

如果說「我想要」是孩子對外在世界的初步探索,那麼「我覺得」則是他們內在世界的深度挖掘。

當孩子開始用「我覺得」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時,意味著他們已經開始形成自己的價值觀,並學會了獨立思考。

在電影《ET外星人》中,小男孩艾利歐特與外星生物ET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面對成人世界的冷漠與不解,艾里奧特堅持認為ET是善良且需要幫助的,他勇敢地說出了「我覺得我們應該幫助他回家」。

這份孩子氣的純真與堅定,不僅展現了他對友誼的珍視,也反映了男孩對是非善惡的獨立判斷。

善於表達意見,是孩子形成獨立人格的開始。

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對你說「我覺得這本書很有趣」時,他可能正在嘗試理解複雜的故事情節,培養閱讀興趣;

當他說「我覺得這樣做更好」時,那意味著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珍惜孩子的每一個意見,鼓勵他們大膽表達,因為每一次“我覺得”,都可能誕生一個嶄新的想法,從而產生新視角、新方法。

這種獨立思考的習慣,是創造力的源泉,也能讓孩子形成鮮明的自我個性。

當孩子說「我不喜歡這個顏色」時,很可能體現了其獨特的美學。

審美觀,是孩子的性格偏好和內在素養的體現。

當孩子能夠表達自己的美感偏好時,表示他們已經學會了發現和欣賞美,也更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創造美。

當孩子對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及電視節目的情節發表評論時,這可能意味著他們的正義感開始萌芽。

當孩子說「這樣不公平」時,他們內心對於公正和諧的渴望正在被激發。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