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父母聽孩子話,愚蠢的爸媽才讓孩子聽話

聰明的父母聽孩子話,愚蠢的爸媽才讓孩子聽話
value101 2024-11-14 檢舉

 

兒子做錯事情,也不再打罵,而是先聽他解釋,再分析對錯。

慢慢地,孩子的叛逆果然消失了,母子關係和好如初。

說,是一門教育學問;聽,是一種教育智慧。

懂得傾聽,給孩子說的機會,才能明白孩子想要表達的真實需求。

只有父母豎起耳朵,孩子才會張開嘴巴,在這樣的雙向溝通中,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汪曾祺在談起父親時,笑著說:“我們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他小時候學習很不好。

但即使成績再差,父親也從未責罵過他,反而會耐心地詢問他成績不好的原因。

十七歲時,汪曾祺交了個女朋友。

父親得知後,並沒有立即斥責或教訓他,而是讓汪曾祺談談自己的看法。

因為這份理解與包容,從小到大,無論大事小事,汪曾祺都要跟父親商量。

想要讓孩子聽話,必先去聽孩子的話。

歡樂與痛苦,迷惘與憧憬……每一種聲音,都是孩子內心世界一種顯化。

當我們彎下腰,細細聆聽孩子的聲音後,就會自然而然地明白該如何溝通、該怎麼引導孩子。

 

03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習慣了向下俯視:

「我吃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所以你得聽我的安排。」

他們會無視孩子的情感表達和真實看法,認為都是不成熟的想法,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一輩子。

但這樣專制獨行的後果,只會把孩子推向不幸的深淵。

作家張德芬的父母望女成鳳,很多事情都是他們在做決定,從來不在乎女兒想不要。

填報大學志工的時候,張德芬想填中文系,因為她從小就喜歡文學。

父母要求張德芬聽他們的意見:“填工商管理,學商才有競爭力。”

雖然念了工商管理,但張德芬讀得很不開心。

至於婚姻大事,父母自然管得更多:“我的婚姻,母親是從頭參與到尾。大學時,她限制我,不許交男朋友。有一陣,我非常恨她。”

結果,她的婚姻非常失敗,也讓她和父母的關係更加惡化了。

不顧孩子的意願,你以為的愛,可能換來的是孩子一輩子的痛苦。

真正愛孩子,是如祂所是,而非如我所願。

林徽因一生熱愛建築研究,於是希望兒女也能從事建築相關的工作。

在孩子們很小的時候,她便帶著他們到處參觀古建築,而在建築相關的學科上,她更是手把手教學。

不料高考時,一向成績拔尖的兒子梁從誡竟以2分之差,落榜清華建築系。

她難以接受,非要進行成績複核,結果分數判定無誤,她卻在兒子的物理試卷上,看到這樣一行小字:“我不喜歡建築,我熱愛歷史。”

林徽因這才知道,這2分是兒子對自己無聲地反抗。

她找來孩子,進行了一場心對心的對話。

林徽因明白了孩子心中的渴望,便支持起他攻讀歷史專業。

正因如此,梁從誡在歷史研究上的天賦得以發揮,最終成為知名歷史學者。

電影《囧媽》有一句話說得很有道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我們一味要求孩子按照自己設定的人生去成長,不如聽一聽,孩子喜歡用什麼樣的方式過一輩子。

想成為花園裡的玫瑰也好,想成為田間的向日葵也罷,只要他們喜歡,我們就尊重他們的選擇,並為他們提供綻放的土壤與陽光。

 

《奇葩說》曾經有過這麼一個題辯題:如果可以為孩子一鍵定製完美人生,你會按下那個按鈕嗎?

相信絕大部分的父母都會選擇按下,即使會有一定的隱憂。

只是,就像傅首爾提出的觀點:父母認為的完美,與孩子眼中的完美一樣嗎?

聽孩子的話,感受孩子的喜怒哀樂,讓他追逐自己的人生,這才是為人父母的格局和智慧。

點個讚吧 ,與朋友們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