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變富的開始:斷捨離
想要成為真正的贏家,你必須削減目標,認準一個方向不懈努力。
知乎大V @李捷 講過自己的故事。
李捷學中文出身,畢業後進了一家報社當編輯,薪水不高。
於是在上班的同時,他積極發展副業。
他先是學炒股,接著做微商,後來又嘗試做短片。
結果折騰了半年,除了賠上一大筆錢,他什麼也沒得到。
此後他便收起其他心思,只專注於本職工作,每天堅持閱讀、寫稿,不斷提升創作能力。
沒過幾年,他就晉升為報社總編,同時成為新媒體創作者。
憑藉著在文字領域的深耕,如今的他早已實現財富自由。
曾國藩說,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
目標太多,同時往多個方向發力,你終將一無所成。
把一萬件事做得平庸,不如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當你能捨棄過多的目標,懂得持續深耕,自然能挖掘到財富的寶藏。
3
離開底層圈子
社會學家羅伯特曾提出一個概念:社會認同傾向。
意思是說,人會不自覺地模仿身邊的人,進行思考和行動。
始終待在底層圈子,那麼你也會不可避免地被同化,最終背上貧窮的命運。
自媒體作家@清融 ,講過自己表哥的故事。表哥就讀於某985大專院校,畢業後在老家縣城找了清閒的工作。
他的想法是,以此工作為跳板,利用閒暇時間學習考公。
但現實情況是,同事們每天摸魚打遊戲,他想要看書學習,就會被嘲諷「裝」。
公司裡講究人情世故,為了能融入集體,他只好強迫自己合群。
同事組酒局,他陪著喝到昏天黑地;同事熬夜打牌、打遊戲,他也跟著通宵達旦地玩。
就這樣,沒多久,表哥也能和同事們打成一片。
然而,和他們在一起久了,表哥慢慢忘了初心,染上了種種惡習。
他沉溺於吃喝玩樂,對考公也不再上心,整個人懶懶散散。
幾年後,等他想逃離時卻發現早已沒有了離開的能力,只能在公司混混日子。
一個劣質的圈層,往往會消磨你的進取心,荒廢你的能力,讓你受制於貧窮。
趁早遠離那些拉扯你的人,你才能改變處境。
歷史專家張宏傑還在銀行打工時,每天下班都到圖書館待著,只為擺脫鄰居們的牌局。
這樣,他才能一心研讀歷史,最後成為暢銷作家。
美國小說家喬治‧內森,為了避免跟同事一起廝混酒場,毅然決然搬離合租的公寓。
沒有那些閒人的牽扯,他得以專心寫作,幾年後版稅超過百萬。
作家陳實說,劣質的圈圈就像一個圈套,會牢牢地套住你。
底層圈子裡的人,交流的是吃喝玩樂的事,傳遞的是得過且過的價值觀。
只有與他們劃清界限,你才能避免與他們一起墮落。
想要賺錢,你一定要離開底層圈子。
沒有庸人的消耗,隔絕了惡習的侵染,你才能不受影響地投入搞錢事業。
▽
《減法》一書裡說:
“從出類拔萃到萬裡挑一確實很難,領先於95%的人卻相對容易,這並不需要你拼命,相反,你只需要做好減法。”
賺錢路上,給自己做減法,剔除那些不重要的東西,才能給財富留出空間。
戒掉無用的情緒,精簡繁雜的目標,遠離消耗你的圈層。
當你開始斷捨離,專注於成長與事業,變富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點個讚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