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改命最快的方式:“借運”

中年改命最快的方式:“借運”
value101 2024-11-04 檢舉

 

古人有云:人有凌雲志,非運不能騰達。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尤其是人到中年,更是對命運的種種無常有了更深的體悟。

 

碰到棘手、無助的事時,很多人常想到風水五行、求神拜佛。

 

這些看似很「玄」的行為,本質上其實是藉由某種儀式將自己的能量調到高頻。

 

到了中年這個前有狼後有虎的年紀,疲憊和焦慮難免如影隨形。

 

當我們陷入困局,拼命自救卻不得解決的時候,與其苦逼自己,不妨試試向外求索。

 

試著用更高維度的眼光,解決當下的問題。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


喜歡的工作,突然經歷裁員;穩定的感情,忽然迎來結束;本來身體健康,卻突然進了醫院。

 

人生旅途裡,挫折和困難都是常事,重要的是用何種方式對待。

 

白岩松曾分享過自己的一段低潮經驗。

 

1992年,巨大壓力下他患上了嚴重憂鬱,夜夜失眠,甚至頭後面出現了一塊斑禿。

 

在最壓抑的時光裡,他數次感到自己瀕臨絕境,於是他開始試圖找到療癒自己的方式。

 

多番探尋後,他終於在閱讀中找到了真正的慰藉與安寧,

 

那時候,他習慣坐在書桌前閱讀,指尖翻過書頁,汲取前人的智慧與財富。

 

透過那些深刻的文字,他得以照見自己的生活,內心許多愁苦都被消解,憂鬱的陰影也逐漸褪去。

 

週國平說:“一個人但凡有了讀書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種特別的眼光,甚至有了一個屬於他的豐富多彩的世界。”

 

自覺痛苦,不過是畫地為牢,難以看見廣闊世界。

 

向書借運,才能破除自我局限,將生命重新打開。

 

《秋園》的作者楊本芬,在4平米的廚房裡,以凳為桌,伴著油污,一字一句地寫。

 

八十歲這年,只有小學學歷的她,終於出版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本書。

 

有人問過楊本芬:你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從未搞過文學創作,為什麼能寫出如此優秀的作品呢?

 

她的回答是:閱讀。

 

熱愛閱讀的她,始終對書本有著最質樸的敬畏與渴望,生活的窘迫時刻,她會在被子裡拿手電筒照著看,直到天明時陽光從窗縫灑落,都不知疲倦。

 

書籍的存在,賦予了她強大的生命力。

 

勤工儉學艱難度日,卻在畢業前兩個月被返回原籍;

 

在建築工地挑沙維持生計,剛入大學就被下放勞動;

 

婚後連續的生育和忙不完的家事工作,讓她累的昏天暗地。

 

在難熬的時刻裡,是書籍支撐著她堅強面對。

 

其實,無論現實層面是富足還是潦倒,人最核心的穩固始終來自精神。

 

不管陷於何種困局,向書借運,總能收穫智者的引導。

 

修心開智,人生才有新格局。

 

《當代人的心理壓力調查報告》顯示,90%的人生活中存在心理壓力,壓力爆棚成為當代人的常態。

 

競爭激烈的職場、令人操心的孩子、偶爾突發意外的日常生活,壓力之外又平添了幾分焦慮。

 

在情緒的緊繃狀態下,也催生了不少自我排解的方式。

 

有段時間「公園20分鐘效應」爆火,許多網友紛紛嘗試,果真從中感受到了療癒。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解壓理論。

 

意思是,人類天生就會對生氣勃勃的森林、草原有偏好,當我們身處其中時,會感到精神愉悅、全身心的放鬆。

 

電視劇《我的阿勒泰》裡,想當作家闖出一片天的李文秀在外邊打工邊寫作,事業卻始終沒有起色。

 

回到大自然之中,她徜徉在綠色的海洋裡,用樺樹皮做稿紙,摘下枝稍上的嫩軟木耳,沐浴著陽光睡在草地上。

 

她寫阿勒泰的牛羊、牧場、寫日常的生活點滴,文筆真摯自然,最後文章被錄用,理想也開出花來。

 

如果生活灰暗找不到出口,不妨向自然借一縷光,迷茫在此得到安頓,傷痕也能得到療愈,新的生命力才會蓬勃而發。

 

網友@米粒曾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故事:

 

剛畢業那幾年她全心投入工作,幾乎忽略了身邊的一切,直到身體發出預警住進醫院。

 

過去輪調在高強度工作和爾虞我詐的職場中,她幾乎沒有自己的生活。

 

此時的她,望著蒼白的天花板,才察覺到自己的空洞和疲憊。

 

她決心做出改變,將自己從工作裡抽離,和三兩好友露營、夜爬高山、徒步草甸,她發覺自己在戶外活動裡收穫最多的安寧與自在。

 

在山間,一切都變得緩慢平和,耳邊是潺潺溪水,眼前是金色的日落。

 

古人說:「山林逸興,可以延年」。

 

當你困頓迷茫之時,外界的聲音,都不過是新的干擾和束縛。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