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命好」的女生,都有1個共同點
討好別人,或許能換來一時的友善,卻無法換來永恆的尊重。
朋友們覺得樂瑩“不愛吃蘋果”,樂瑩也發覺“對人挺好的,但總受傷害”。
所以,當樂瑩在練習拳擊的過程中慢慢找回自信、鞏固自我,她終於也學會了拒絕。
當昊坤想約她吃東西的時候,她說,「我不愛吃」;當昊坤問她什麼有空的時候,她說,「看心情吧」。
她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建立了自己的個人邊界,贏得了別人的尊重。
薩特說:“我是我自己的主人,我必須獨立。”
明晰個人邊界的第一步,往往是從表達自我訴求開始的。
如果自我表達很難,那就從「不用了,謝謝」之類的拒絕開始吧。
來源:視覺中國
絕對的主體意識:積極主動
《玫瑰的故事》中,有一段台詞十分出圈:
從此,我不再希求幸福,我自己就是幸福。凡是我遇見的我都喜歡,一切都被接受。
從此,我不受限制,我使我自己自由,我走到我所願去的任何地方,我完全而絕對地主持著我。
這裡的“我完全而絕對地主持著我”,就是黃亦玫清醒、睿智的主體意識的體現。
即使優秀如黃亦玫,人生經歷也不是一眼望到頭的順遂和平安。
而是不斷地經歷、不斷地磨煉,她沒有意志消沉,也沒有生出怨懟,而將目光放在個人成長上。
黃亦玫最終收穫了一個更好的自己。
對於一般女孩來說,我們也可以藉鏡玫瑰的這種積極主動的人生態度。
人生從來不只某個靜止的目標,或是某個固定的結果,而是不斷變化、流動的過程。
那些將自己的人生經營得很好的人,都具有成長型思維,能不斷促進改變的發生。
無論是婚姻、工作,或是生活,最終都是和自己相處。
她們往往很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於是甚少隨波逐流,也不輕易因為別人的評價而否定自己,更不會自我「物化」。
她們獨立、自信、大方,懷著「凡事發生,皆為渡我」的心態,接納生命中發生的一切事。
那些旁人眼中的苦厄、艱險、費力的事,在她們那裡都可以鍛鍊升級打怪的必備技能。
海倫凱勒說:“人生最大的災難不在於過去的創傷,而在於把未來放棄。”
《飄》中的郝思嘉,是個內心有光的人。
她個性灑脫、獨具魅力,雖然不甚符合當時大家閨秀的標準,卻一直走在追求自我的路上。
當她幼稚、輕率的時候,會勇敢地出擊,也積極地承擔相應的責任。
當她面臨一連串的變故例如丈夫過世等事情時,她也能保持生命裡的熱力,擦乾眼淚繼續往前走。
故事的最後,白瑞德離開了,郝思嘉在失意與痛苦之中,依然充滿希望: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
物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做抗逆力,它指的是某些物體在外力作用下會發生變形,但當外力撤除後,便能恢復原狀。
擁有絕對主體意識的女生,往往能在身處逆境時迅速恢復,而非沉溺於自己的痛苦,期待有人來舔舐自己的傷口。
她們積極主動地求索,大膽地擁抱更多的可能性,不懈地探索自我的邊界,最終成長為更圓滿的自己。
來源:視覺中國
寫在最後
曾在雜誌中讀到一位大學生作者寫的故事。
她提到,自己曾經為和舍友的關係感到困擾。當她認識新朋友後才意識到,那些被指責、不自信的感覺,其實源自於自己的配得感不夠高。
她總結:
“我學著改掉紮根在潛意識裡的自我否定,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滿足自己的切實所需,給自己更多積極的鼓勵和心理暗示。”
——《差不多女孩》,《讀者》(校園版)2023年第4期
願我們都能像這位女生一樣,高度地悅納自己,明晰個人邊界,保持絕對的主體意識,真正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獨一無二的你,值得一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