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報應,子女不和,晚年淒慘,老無所養,多是父母種的因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
我老家是個城郊村,五年前棚戶區改造拆遷了,模式是先付拆遷款,再回購拆遷房,
60歲以上的老人,大多給兒女買房,剩餘的錢也基本都分給了兒女,
幾乎沒有老人單獨為自己買房,也沒有留下多少養老錢。
有的在鄉下農村買個小房子、租房,或在新的小區住陰暗的車庫,茫然若失,混天撩日。
偏心惹禍端 。
前幾天我回老家看老娘,聽老娘說,我的一個老嫂子剛剛去世,非常可伶,
在世時,租住在農村的小房子裡,身體多病,兒子女兒幾乎不去。
一個冬天,一床薄被,臟兮兮的,打電話給女兒,女兒就是不接。
去世時,大女兒不情不願上了點禮,小女兒壓根就沒來,兒子獨立辦了喪事,辦的還算不錯。
鄉親們私下議論紛紛,原來根子還是拆遷款的事,房子拆遷時,
拆遷款全部給了兒子買房了,兩個女兒一分未給,這在當下農村屬於習慣做法,
盛行重男輕女,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家中的財產基本沒有女兒的份,農村老人自以為很正常。
殊不知現實很殘酷,偏心惹禍端,從此女兒不來往 。
人不患窮患不公 ,父母在分配財產時,因為偏心而分配不均,導致矛盾和後患的,
比比皆是,兒女與父母之間,兒子之間,兒子女兒之間,
衝突不斷,有的甚至老死不相往來,為自己養老埋下隱患。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偏心收穫悲催 。
現實中,好多家庭矛盾重重,兄弟姊妹面和心不和,甚至衝突不斷。
父母老了不贍養,病了不承擔醫藥費,子女互相推諉,親情淡薄,無視贍養父母責任。
儒家思想三綱五常,不一定全部適合現代社會,也要完善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