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我見過很多創業者,往往掌握精益創業法則的人,更易成功
有人說創業就是要不留後路,才能絕處逢生,
果真如此嗎?
我認識一位大姐,前兩年在北京開了一家美容院,沒想到碰上了疫情,自己砸鍋賣鐵投的幾十萬,血本無歸,現在在一家學校門口擺攤賣燒烤,孩子還讓她碰見了千萬裝不認識~
創業究竟該:全力以赴,不留退路?
還是小步過河,試水為先?
樊登老師給出了獨到的見解:創業只有堅持“3個不做”,才能離賺錢越來越近。
一.不做自嗨型的創業,創業源於:找到一個好的問題
樊登老師講他之前杭州,一次講課的經歷。一位小伙子接待他,對樊登老師表達了仰慕之情,他說他自己也喜歡創業,樊登說“那很好啊,你想在哪方面創業?”
小伙子說:“我之前有幾次創業的經歷,但都失敗了,想創什麼業,現在還沒想好……但是,我想打造一支76人那樣的團隊~”
樊登認為,這樣的創業就屬於,自嗨型,發端不正的創業:
因為這個小伙子,他想的創業,不是為了解決市場上某一個問題,而是在找創業的感覺——他喜歡76人籃球隊,那種團隊的感覺~
想想看,是不是電腦前的你我,也是在做著創業“自嗨型”大夢中的一員呢?
因為不喜歡公司被管束的感覺,想創業;
因為工資微薄不賺錢,想創業;
因為想有自己的事業,想創業;
……
唯獨沒有從市場,從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從行業問題入手,思考創業的可能性,
這才是創業——最大的風險!
再來看看樊登的創業經歷。
早年他在大學教書,因為口才了得,講課生動風趣,所以每逢樊登講課,教室都座無虛席,掌聲雷動。樊登也會把自己讀到的好書,分享給大家,可是過了一段時間,當他再問到學生,買的書有沒有看?
得到的回答卻是:
“還沒看…等有了時間一定看……”
問了n個同學,基本上全是這樣的回答。於是樊登敏感的發現了一個問題:
中國人只買書不看書!甚至連買書都不買。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書值得讀。
為什麼買書不看書?因為時間的忙碌、沒有大段的時間讀完一本書、讀字的乏味性,讓現代人越來越不喜歡讀書。於是才有了【樊登讀書會】:以樊登老師講書的形式,把一本書濃縮到半個小時。
果然,APP一經上線,便在全國掀起了一場“聽書”熱潮,目前【樊登讀書】註冊用戶已達到4000萬,這一創業上的壯舉,改變了中國年輕人不愛看書的習慣,也為樊登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二.不做完美的產品:先做MVP最小可用產品,驗證價值假設
你有沒有發現很多人創業,想要一上來,就成把“大和(hu)”,就好像事做的不大,就顯不出自己的能力,產品不做到完美,就賺不到錢。
創業,真的要完全準備好再開始嗎?
創業,一定要投入很大,才能回報也很大嗎?
創業,真的要辭去本職工作,不留後路才能成功嗎?
樊登講了他自己的創業經歷。一開始的時候,樊登也沒有辭去本職工作——大學老師,而是利用業餘時間發展副業。他利用自己的愛好——看書,就把一些好書的精華提煉出來,做成PPT銷售。
但是推廣了一段時間,發現買的人很少,即便有的學生買了也不看,這段短暫的失敗驗證出一個問題:不會看書的人,自然也不會去看PPT ——這條路走不通。
於是樊登又換了一個思路:他把潛在的顧客拉到微信群,一開始就以“微課”講書的方式來試水銷售,想要進群聽書,繳納一定費用。沒想到這種生意模型一炮而紅,大家都表示,講的太棒了。
很快從一個群,到兩個群,最後裂變出n個群,靠在微信群講書收會費,一個群一開始就收了五六萬塊錢。樊登回憶,讓他興奮的不是這五六萬塊錢,而是他用幾乎0成本的投入,就驗證出了——音頻講書模式的可行性。
樊登老師非常推崇的一本書——《精益創業》,中講到合理的創業模式應該是:MVP最小可用產品模式。 即: 用最小的投入、最短的時間,生產出只要滿足用戶“可用”標準的產品,然後迅速投入市場,驗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