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借錢的人,總是不願意還錢,這是我看過最好的答案
《朱子家訓》中說:“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把感情和金錢緊密連結起來,借錢的事情,就不太好辦了。還錢,更難辦。
對於債權人, 寧願自己節衣縮食,把低谷撐過去,也不去討要錢,畢竟面子上過不去。
借錢給晚輩,是看兄弟姊妹的面子。哪能互相傷害,反目成仇了。
借錢給長輩,抱著尊敬的態度,哪能把孝道弄丟呢?
借錢給兄弟,怎麼也要看父母的面子,不要傷害了家庭和氣。
對於債務人 ,把親戚關係摸透了,常常把血脈的事情,掛在嘴邊。也讓大家覺得,應該幫他。
時間長了,人家就是死豬不怕開水燙,就算你給臉色,罵他,求他,也無濟於事。
最可怕的是 ,一旦你去催債,一些長輩就跳出來,指著你罵:“你就那麼缺錢嗎?就不放過某某嗎?”
比方說,姊姊借錢給弟弟,弟弟好吃又懶做,卻非常被父母溺愛。姐姐討債,父母會跳出來,認為姐姐不近人情,做得不對。這本末倒置啊。
03
把借來的錢當成自己的錢,還錢的時候,似乎是自己損失了一筆錢。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損失規避效應」。
其意思是說,一個人面對損失時的痛苦感要大大超過面對獲得時的快感。
打個比方:一大早你就弄丟了一千塊錢,會非常心痛。到了傍晚,你撿到了一千塊錢,就有了快樂。但是你的快樂,無法衝抵你的心痛。
按照這樣的心理,就好理解那些不還錢的人了。
身為一個借錢出去的人,會很心疼自己的錢。畢竟,都是血汗錢啊。
作為一個借別人錢的人,享受了金錢帶來的快樂。如果要他還錢,就會覺得自己損失了一筆錢 ,非常痛苦。因此他不願意丟了快樂,感受痛苦。
把別人的錢佔為己有之後,要還錢,就有一種錯覺──憑什麼我的錢,給別人呢?萬一要給利息,痛苦會更多。
債權人和債務人,分別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形成了巨大的對比。這樣一來,債權人一旦錢脫手,就徹夜不眠,每天都覺得對方不會還錢。
04
回頭看,什麼樣子的人,才能夠借錢給他們呢?
有一種人,一旦借別人錢了,就想著如何馬上歸還,否則睡不著了。
有一種人,平常能勤快賺錢,只是遇到急事,需要一筆錢。急事辦好了,就馬上還錢。
如果沒有把握把錢收回來,你還是不要藉錢給人,免得做了好事,自己徹夜不眠,還引發夫妻吵架。
在此,奉勸那些借錢的人,別做老賴,敗壞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