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大的自律:閒事少管,閒話少說,閒心少操

一個人最大的自律:閒事少管,閒話少說,閒心少操
value101 2025-01-08 檢舉

 

看過一個小故事:

孔子去參觀周王的祖廟,在大殿旁邊,有個小銅人。

這個小銅人很奇怪,嘴巴上貼著封條,背上還刻著幾個字:

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

意思是說:少說閒話,言多必失;少管閒事,多事招禍。

後來這句話也被寫入《顏氏家訓》,成為顏家子孫世代學習的準則。

我們也常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年輕的時候,覺得這樣未免有些太冷漠,長大後才慢慢發現,閒話說多了,閒事管多了,介入的因果就越多,人生的路就越複雜。

到頭來不但空耗自己的能量,甚至還會連累自己的命運。

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管住嘴,守住心,把時間精力用來滋養自身,才是一個人最大自律。

 

01

閒事少管

有個笑話:

一個孩子在吃巧克力,有個大人對他說:“巧克力吃多了會蛀牙,小孩子不要吃了。”

孩子問他:“我們村口的王爺爺活到109歲,你知道為什麼嗎?”

大人很疑惑:“為什麼?難道因為這巧克力?”

孩子說:“因為他從不多管閒事。”

一樣米養百樣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興趣偏好。

你自以為好心地提醒,但在別人眼裡,這是一種冒犯,也是一種干涉。

紅樓夢裡的寶釵就犯過這樣的忌諱。

寶玉本來和黛玉親近,但對寶釵也頗有好感。

以至於常常是「見了姐姐忘了妹妹」。

但是她卻學著那些大人的樣子,去勸寶玉讀書科舉,說:要收收心,學學仕途才是正道。

寶玉沒想到她竟然這麼“俗”,直言:“好好一個清白女兒,卻學得沽名釣譽”。

立刻就和她生分了。

你看這就是管閒事的下場。

我們現在常說爹味,管閒事的人就很容易散發出一種爹味。

把自己的觀念塞給別人,是一種控制。

沒有人喜歡被教育,沒有人喜歡別人教自己做事。

太愛管閒事,只會把人推向你的對立面,讓彼此之間越來越遠。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裝潢就很愛管閒事。

曾國謀在湖南當地交友甚廣,特別喜歡往自己身上辦事。

曾國藩就寫了一篇《致澄弟·望弟不要管閒事》來教育他,讓他「見人少說話,遇事少摻和」。

曾國霆才慢慢收斂。

古人說:“事非乾己休多管,話不投機莫強言。  ”

管閒事,就是往自己身上攬因果。攬的多了,早晚要出事的。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學會尊重命運,尊重他人,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清醒。

 

02

閒話少說

有個成語叫:沐猴而冠。

這個詞,就是來自一句閒話,說他的人還因此丟了性命。

秦末,項羽進入鹹陽之後,到處劫掠,甚至放火燒了秦宮。

他手下有個謀士勸他說:咸陽在關中要塞,物產豐饒,地勢險要,如果在此建都,一定可以成就霸業。

但是項羽卻沒有這個想法,一門心思地想要回楚國。

他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如今發達富貴了,怎麼能不回鄉顯擺顯擺。

那人聽了這話,心裡暗暗鄙夷。

他私下對別人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楚國人真是一點見識也沒有,只是穿上衣冠的猴子而已。

這本是一句私下的吐槽,沒想到很快就傳到了項羽耳朵裡。

項羽聽完勃然大怒,直接下令把他烹煮了。

莫將閒話當閒話,往往事從閒話生。

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牆。

只要你把話說出口,經過層層傳播之後,一定會添油加醋傳到當事人的耳朵裡。要嘛結仇,要嘛惹禍。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