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把關係處爛的行為:總在言語上佔便宜

最容易把關係處爛的行為:總在言語上佔便宜
value101 2025-01-08 檢舉

 

 

作家陳亦權,有次參加一個朋友聚會。

席間,有人談起現在過年連鞭炮都不准放,年味都沒了。

陳亦權解釋說,這樣規定也是有理由的,畢竟過去發生過很多起由鞭炮引起的火災。

但對方卻立刻反駁:

“誰說放鞭炮會引發火災?那消防隊是乾嘛的?”

一連串的質問,讓陳亦權只能無奈閉嘴。

自從打這頓飯結束後,大家都默契地跟那位朋友不再聯絡。

在言語上佔便宜,是最大的關係殺手。

句句反駁,字字雄辯,非要在言語上壓別人一頭。

到頭來,不過是丟了人緣,輸了人品。

01

作家古典分享過自己的一段經驗。

有次,他跟家人一起吃早餐。

餐桌上,妻子順嘴提了一句:“隔壁家小孩好聰明啊,聽說天蠍座的人很容易成大事。”

本是句閒聊,聽就罷了。

但古典聽完,緊接著反駁:第一,你有數據佐證嗎?第二,什麼叫大事,你能定義嗎?

話脫口而出的那一刻,他就後悔不已。

妻子雖沒再吭聲,卻一連幾天都沒搭理過他。

無論別人說什麼,你都要在話語上壓他一頭。

你讓別人失了面子,對方又怎麼會跟你友好相處?

跟人相處,最忌諱的就是語欲勝人。

部落客@金戈 有個同事,特別喜歡駁斥別人。

有次,他看到那個同事犯了個明顯錯誤。

他好心提醒同事,對方卻辯解:

「這個錯誤,領導之前也犯過,你怎麼不說他?別人都不說,就你看到了,真這麼大能耐?”

金戈聽了,瞬時如鯠在喉。

以後再看到對方,他索性眼不見心不煩,直接繞道而行。

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

不管別人說什麼,都要辯駁一通,以此顯擺自己見多識廣。

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中,被稱為病理性詭辯。

坦白講,這世上沒人喜歡被反駁、被否定。

當一個人始終要在言語上佔便宜的時候,看似贏了對方,但其實是輸掉了關係。

 

02

作家霧滿攔江,曾把人的認知,比喻成一個呈漏斗形態排布的巨大天坑:

「越往下,所見越少,機會越少,越是感受到社會不公,憤怒無比。

越往上,所見越多,機會越多,越是感覺世界美麗,風光無限。 」

在漏斗底端的人,因為層次不夠,認知侷限,嘴巴從不饒人。

最愚蠢的社交方式,莫過於把溝通當作武器。

這種自以為是的行為,不但得不到別人的尊重,還會惹人生厭。

作家李小墨,曾是個雄辯患者。

她每天就像只好鬥的公雞般,總咄咄逼人,非要把對方逼到牆角才肯罷休。

一聊天,她就條件反射式地質疑、反駁、尋找漏洞。

結果可想而知,那段時間是她人緣最差的時候。

身邊的朋友一個個離她遠去,她卻還沒發現自己的問題。

直到有一天,李小墨看到英國哲學家洛克說過的一段話:

「真正的說理用途和目的在於獲得關於事物的正確觀念,對事物作出正確判斷,區分出真與假,是與非,並依此行動。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