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不願參加“同學會”了?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孤獨,是一群不在一個頻道的人在狂歡。——涔汐
初中同學群裡,有同學號召聚會,發信息:今年參加同學會不?
我回复:春節前事兒太多,參加不了。
其實並非我沒有時間,而是不願參加罷了。
我逐漸發現身邊的人,慢慢不願參加大型的同學聚會了,為什麼不願再參加了呢?
我來談談以下原因。
同學會變成了吹牛大會,聚的不再是感情,而是面子。
遙想幾年前我參加了一次初中同學會,到場20多人,本來我誤以為同學聚會可以敘敘舊,追憶初中時期單純的同窗之情。
到場了,我發現飯店門口停著豪車,車鑰匙在聚餐的桌子上閃閃發光,包間外面都能聽到有幾個同學大嗓門嚷著自己財源滾滾,位高權重,房產多少。
整個房間瀰漫的不是真誠敘舊的同學感情,而是多了市儈和炫耀的氛圍。
聚會結束後,我聽說為了參加同學會,有幾個同學專門租了座駕,撐撐門面。
從那一次同學會後,我都沒有參加過任何大型同學聚會,而是選擇三兩個好友敘敘舊。
很多人不願參加同學聚會,不是不想敘舊情,而是同學聚會早就變了味道,有網友調侃:
同學會成了大型裝逼現場。
成年人,進入紅塵的大煉爐中,工作應酬中觥籌交錯,見慣了逢場作戲早已身心疲憊,來到同學會原本想找回單純的友情,卻又進入一場明爭暗鬥、炫耀攀比大會,早就失去了聚會的意義。
聚會後,你成了別人嘴裡的八卦是非
《何以笙簫默》中有一段劇情。
男配應暉參加同學會,一幫同學一會兒悄悄議論班花當年的緋聞,明面上花式彩虹屁誇讚找了個好老公,背後卻嘲笑班花,豪門美夢一場空尋了個草包“偽富豪”;
一會兒再打聽同學中誰成了人中龍鳳,鯉魚跳龍門,搖身一變成為富貴之身,然後在宴會上那馬屁功夫拍得爐火純青,為的就是以後能夠為他們所用。
同學會不再成為敘舊會,而成了攀高踩低,妒人有笑人無,是非八卦吃瓜會。
誰希望一大幫人,明面打著同窗情的名號關心其他同學的現狀,隨後又將這些隱私當成茶餘飯後的笑談呢?
時間和閱歷讓同學之間,不再是一個圈層的人
命運之手非常奇妙,同樣起點的人,但是經過歲月的洗禮有著不同的人生軌跡。
我之前看到過一個新聞: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的一場庭審中,受審的嫌疑犯和主審法官竟然是初中同學,法官審完後,詢問犯人:你是不是曾經就讀於某個初中。
(庭審資料)
嫌犯認出了曾經是初中同學的法官,他先是無奈地笑了一聲,然後當場崩潰,無地自容捂臉抱頭痛哭反复感嘆:oh my god,oh my 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