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人生最開始的好朋友》,我不再害怕失去任何一段關係
聽過一個說法:人生中所有的相遇和告別,就像恆等式。
年少時,我們經歷的相遇總量,遠大於告別的總量;
但年歲越長,我們經歷的告別就越多,一直多到抹平所有相遇的總量。
所有的關係都是守恆的,有過多少遇見,就要經歷多少分別,這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殘酷真相。
正如作家蔡崇達所說的:
“這個世界總有些部分很糟糕,比如無法挽留的失去,比如無法叫停的時間。”
或許因為從小飽嘗離別滋味,蔡崇達對這句話深有體會。
童年時期的蔡崇達,曾在親人和朋友的陪伴下,度過一段溫馨快樂的時光。
只可惜時移事遷,這些故人們都在歲月無常中接連失散,讓蔡崇達陷入深深的感傷中。
直到長大後,蔡崇達將過往的經歷,寫成小說《我人生最開始的好朋友》,內心的情感,才有所安放。
書裡,蔡崇達化身鄉村孩子“黑狗達”,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回顧了和親人、和朋友相處的點滴。
失去所愛的人,固然讓他痛苦,但也讓他對生命中的告別與失去,有了更深刻的體悟。
正如書中所說的:
“只有知曉並且篤定這世界有這樣的部分,才有能力學習珍惜他人和這世界。”
當你因為某段關係的失落而耿耿於懷,不妨翻開這本《我人生最開始的好朋友》。
讀懂了它,你便能坦然接納生命中的失去,不會感到孤單。
1
這世間的所有關係
都是階段性的
在書的開頭,黑狗達介紹了自己童年時期的第一位朋友──外婆。
外婆得過小兒麻痺,走路顫巍巍的,但她卻特別喜歡和黑狗達玩「藏零食」的遊戲。
每次黑狗達到家前,外婆都會支稜起筷子一樣的雙腿,把各類小零食,塞進窗戶、大門、屋頂的縫隙裡,等黑狗達找來吃。
黑狗達也是樂此不疲,即便上了學前班,他也會一到課間,就撒腿往外婆家跑。
只是後來,外婆年紀大了,身體每況愈下。
她遊戲玩得越來越潦草,黑狗達總是能輕易地,找到屋裡藏的零食。
黑狗達五歲那年,外婆永遠離開了。
接到噩耗那天,黑狗達一時難以接受,他飛快地從學校衝回外婆家,穿過烏泱泱的人潮,看到了躺在床上一動不動的外婆。
他拉起外婆的手,一遍遍叫外婆「起來」。
但外婆沒有絲毫動靜,她僵直的手冷冰冰的,一直冷到黑狗達心裡。
黑狗達這才意識到,外婆再也不可能醒來,也再也不可能陪自己玩遊戲了。
他無助地垂下頭,坐在外婆家的門檻上,眼淚一顆顆往下砸。
世間的分別,總來得猝不及防,我們沒來得及和故人好好道別,彼此就已經天各一方。
其實不隻黑狗達,書裡的其他角色,也同樣經歷著痛徹心扉的失去。
例如黑狗達的阿太,好不容易盼來兒子回國探望自己,卻不知兒子病入膏肓,即將不久於人世;
還有黑狗達的父親,還沒等到和黑狗達母親結婚生子,爺爺奶奶就接連撒手人寰。
聽聞身邊生離死別的故事,黑狗達曾悲傷地問母親:
“是不是人只要活得夠久,就會遇到許多告別?”
母親回答:
“是啊,你以後,最終也是要告別我和其他親人的。”
聚散離合終有時,歷來煙雨不留人。
這世間沒有任何一段關係,能陪你到永遠。
再交好的朋友,再刻骨銘心的關係,也會隨著年歲漸長,如浮雲朝露般,消散於時間的罅隙。
縱有萬般不捨,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離別是關係的常態。
沒有人能挽留任何命中註定的失去,親歷一次次告別,踏上一程程孤旅,是你我都逃不脫的宿命。
2
無論經歷多少失去
總有人在你身邊陪伴你
外婆過世後,一隻叫小白的鴨子,被黑狗達的阿太帶來了家裡。
阿太神秘兮兮地告訴黑狗達,她夢見外婆託生到了鴨子身上,想外婆的時候,陪小白說說話,就不覺得孤單了。
黑狗達將信將疑,從此以後,便把小白當親人看待,每天餵給牠愛吃的小魚和青草。
小白也會充當黑狗達的保鏢,每次在黑狗達出門時,幫他攆走鄰居家那隻見人就啄的火雞。
但養小白的時間越久,黑狗達越發覺得蹊蹺——
小白是公鴨,怎麼可能是外婆的轉世?
但他很快又想開了:
小白不是外婆,又有什麼關係,在自己孤單的時候,它一直陪伴在身邊,就已經很好了。
就這樣,黑狗達在和小白的朝夕相處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一人一鴨,常一起上學放學,形影不離。
可再親密無間的感情,也會迎來告別的一天。
正如外婆的離開一樣,小白也一天天老去。
它養到三、四歲的時候,開始飛不過院牆,也不再陪著黑狗達上學了。
有一天,小白蜷縮在窩裡,安靜地離開了世間。
黑狗達把小白葬在海邊,那個晚上,他敞開房門,無數次幻想著小白能像以前一樣,從門縫裡鑽進來。
但房門沒有絲毫動靜,黑狗達的心情,也一點點沉入無邊的黑夜裡。
阿太看出了黑狗達的難過,她決定搬來黑狗達家。
和阿太一起到來的,還有一隻被阿太視為「老朋友」的母雞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