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到五十,莫理二人
《醒世恆言》中有言:“事非乾己休多管,話不投機莫強言。”
有些事,管了就是錯;有些人,一聊就心寒。
隨著年齡增長,對人對事的態度也開始成熟,是時候收起任性,放下期待。
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到五十,莫理二人。
利益紛爭的事,莫管
莎士比亞曾說:“錢是一根偉大的魔棍,隨便便就能改變一個人的模樣。”
利益這面照妖鏡,映照出人性的多面性。身邊有利益糾紛的事,最明智的做法是保持中立,不輕易捲入。
因為一旦捲入,就有可能面臨無法預料的慘重後果。
晉朝有一位賈皇后,有權有勢,為了不讓太子搶走自己的權勢,她想廢黜太子。
一位叫劉卞的大臣是太子的親信,他想先下手為強,籠絡另一位大臣一起廢掉賈皇后,但這位大臣沒有同意。
偏偏兩人的談話被賈皇后的探子聽到,沒多久,賈皇后就把劉卞調到雍州。
隨後,她還捏造罪名,將劉卞投入監獄,判處死刑。
本有著大好前程,卻因為參與他人利益糾紛自毀前程,劉卞的結局,讓人唏噓不已。
正應了那句話:利益如潮水,漲落無常。
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利益糾紛難以避免,但情況越是複雜,我們越要明辨是非。
得失面前,保持冷靜;紛爭面前,保持清醒。
遠離沒有直接關係的糾葛,以更高遠的視角審視全局,方顯人生智慧。
來源:視覺中國
別人的閒事,莫管
聽過一個笑話,唐僧師徒四人取經路上,細心的唐僧發現孫悟空的上衣有個洞,便偷偷給他用針線補上了;沒過多久,唐僧發現補好的地方裂開了,於是又補上。
來來回回補了很多次後,孫悟空忍不住問唐僧:“你把洞縫上,我的尾巴往哪裡放呢?”
清代作家鄭燮有一句詩:“多讀古書開眼界,少管閒事養精神。”
助人為樂本沒有錯,錯就錯在,我們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別人身上。
最好的幫助,應該是雪中送炭、錦上添花,使人心懷感激;而不是自作多情、強買強賣,硬塞一個人情。
心理學中有一個「刺蝟法則」:風雪交加的寒冬,兩隻刺蝟依偎在一起取暖,它們面臨一個難題:
靠得太近,對方身上的刺紮得自己生疼;離得太遠,又取不到暖。
於是,它們一會兒分開,一會兒依偎在一起,一會兒又分開,一會兒又依偎在一起…
在反覆經歷刺痛、受凍之後,它們終於找到了合適的距離,既可以互相取暖,又不至於刺傷彼此。
刺蝟如此,人也是如此:
人與人之間需要彼此關心、互相支持;但也需要彼此尊重、保持距離。
很多時候,我們自作主張幫了別人,但可能別人更喜歡自己安排一切;
我們以為別人需要幫助,但可能別人更希望我們注意界線。
修自己的佛,不摻和他人的因果,才是成年人給予彼此最大的尊重。
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