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活得幸福?一定要試試全球最準的“幸福公式”

普通人如何活得幸福?一定要試試全球最準的“幸福公式”
value101 2024-12-30 檢舉

 

最近,何猷君又上熱搜了。

這次上熱搜是因為他和魯豫的一番對話。

魯豫問:你快樂嗎?

他說:

現在快樂不重要,自由也不重要,事業成功最重要。拼搏是很累,但覺得OK。現在可以辛苦一點,沒那麼快樂,但只要成功了之後,大把時間去快樂,快樂來自事業的成功和家庭的穩定,這種才是真正的幸福。

他的話,引起了評論區熱議。

事業、快樂真的互相衝突嗎?只有事業成功才能獲得幸福嗎?

暢銷書作家泰勒·本·沙哈爾在《幸福的方法》 中,給了我們答案。

 

功成名就者一定幸福嗎

成功和財富會讓人更幸福嗎?

在一次講座上,某教授突然問「在座各位誰覺得自己幸福?舉個手」。

底下坐著的大多是公司主管,有些還是上市公司老總,但全場沒有一個人舉手。

教授感慨地說:原來功成名就不一定幸福。

在《幸福的方法》一書裡,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他從11歲開始練習壁球,在長達5年的訓練時間中,拼命長跑不敢停下,忍受身體和心理的折磨,但他覺得獲得冠軍的成就感可以彌補這一切。

終於,在泰勒·本·沙哈爾16歲那年,他如願拿到了以色列全國壁球冠軍。

 

來源:視覺中國

年紀輕輕就有如此成就,他覺得自己應該很幸福,勝利理應帶來無限快樂。

可是,在他與家人、朋友慶祝結束後,他獨自一人回到房間,想再回味一下那種快感時,卻發現奪冠的成就感,忽然間消失得無影無踪了,失落和空虛再次佔據了內心。

就算贏得世界冠軍,似乎也不能帶來持久的幸福。

令人驚訝的是,他也發現許多人在富有之後,居然比在努力致富的過程中還要沮喪。

他開始懷疑,幸福和成就之間的邏輯或許被過度誇大了,幸福與金錢、成功之間的關係究竟是什麼呢?

他翻遍了幸福的相關書籍,看到了心理學家戴維·邁爾斯的一則研究,稱幸福與財富之間的關聯性非常低,除非是在一些基本生活都沒法滿足的極度貧困地區。

一旦吃飽喝足後,財富對幸福的作用力就微乎其微了。 好多國家的人變得越來越富有了,但幸福指數反而下降了。

最終,他悟出一個道理:財富只是實現幸福的其中一種手段,是充分不必要條件,溫飽線之上的人都具備幸福的基礎。

 

條件不好,一定不幸福嗎

前段時間,一對河南農村老夫婦的晚年生活收穫全網羨慕。

70多歲的凱凱奶奶,和凱凱爺爺住在鄉下,兩人靠種田收入很少,單從經濟上衡量的話,他們算不上富有。

凱凱奶奶腿不好,幾乎不能自己走路,出門都要靠推車撐著。出現在鏡頭裡的她下半身雖然病著,但她的臉上卻從不缺笑容。

她是個溫柔且力量的女性,生活沒能給她鮮花和聚光燈,她卻會在每一個平淡如水的日子裡活出幸福。

她的幸福很密集,可以是嘴巴吃出來的,也可以是眼睛看見的。

一次,她想吃凱凱爺爺做的西瓜醬豆,就提前一晚上泡好了黃豆,當看到原本乾癟硬的豆子被泡發得黃澄澄時,她就笑著說「你看看多好啊」。

等醬豆做好夾在饅頭裡,剛吃第一口,她又一臉滿足地說「想吃就吃到了,你看多好」。

當凱凱爺爺從菜園帶回來剛摘的馬齒莧菜時,她又發現了菜的好,邊笑邊說「這菜掐得多好,綠瑩瑩的」。

這個奶奶真的是生活高手,感官不麻木,隨時在線,能夠敏銳地捕捉到粗茶淡飯裡藏著的幸福味道。

在她眼裡,就連不起眼的一道菜一顆豆都有了獨特之處。

 

來源:視覺中國

作家蘇東坡也有詩意生活的能力。

60歲時,他被派往儋州(現在的海南),那時的儋州遠離中原,是物資匱乏的蠻荒之地。

蘇東坡初到之時,生活過得很艱難,生病沒藥,冬天沒炭,夏天濕熱難耐,但他卻愣是在艱苦里活出了別樣樂趣。

當地村民給他送來了生蠔,他就把小生耗煮著吃,發現味道很鮮美,又把大個子的生蠔放在火上烤著吃,嚐一口,不得了,味道更勝一籌。

即使身處蠻荒之地,他的日子依然熱氣騰騰。

他是個很容易活得幸福的人,人生體驗豐富不設限,在他眼裡,詩詞歌賦,一日三餐,都可愛至極。

這世上,總有人在財富稀少處,挖到了幸福的寶藏。

 

改變偏見,幸福立現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