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讓你有了這種感覺,表示你愛對了

當一個人,讓你有了這種感覺,表示你愛對了
value101 2024-10-30 檢舉

 

在心理學領域,有一個詞,叫做「情緒智力」

它是指個體辨識、理解、表達、調控自己及他人情緒的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能不能敏銳地察覺到自己和別人的情緒變化,能不能理解這些情緒背後的意思,還有怎麼表達和管理這些情緒。

不接納自己情緒的人,往往也很難接納別人的情緒。

他們並非主觀故意,而是受限於自身的限制,沒有看見和回應情緒的能力。

 

《玫瑰的故事》中,黃亦玫在得知莊國棟要去法國發展後,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崩潰與失控。

她憤怒地摔打著周圍的一切,將對方的居所砸得滿地狼藉。

這一刻的她,呈現出一種近乎瘋狂的狀態,破碎、燃燒、宣洩。

有人不理解這種情緒,認為莊國棟升職也不失為一件好事,不至於如此。

也有人深感共鳴,認為這是一種“煤氣燈效應”,把你逼瘋,又靜靜看你發瘋,然後站在道德高地指責你情緒不穩定。

其實,黃亦玫的憤怒,並不僅僅因為莊國棟沒有和她商討這一重大決定,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她感受到了自己在對方未來規劃中的缺席。

無論是莊國棟先前迴避與她共同見家長,或是如今單方面接受海外工作機會,每一個細節都如同重錘,敲擊著她對這段感情的安全感與信任。

相較於她對這份感情的重視與期待,她感受到的對方輕飄飄的態度,才是問題的核心。

 

事後,莊國棟找黃亦玫和解,一次次問她解氣了沒有,其背後的潛台詞也不過是「鬧夠了沒有」。

自始至終,他都看不懂黃亦玫的情緒,不懂她的焦慮、痛苦和憤怒,不懂她的不安、脆弱和無助。

對於莊國棟的審視與評判,黃亦玫無從抗辯,初嘗戀愛體驗的她,全情投入卻不免橫衝直撞。

但她也能直覺地意識到,兩人在關係中的不平等。

渴望被理解、被看見、被安撫,痛苦於被誤解、被忽視、被貶低…

 

真正的愛,是“他者的存在”

阿蘭·巴迪歐在《愛的多重奏》中,對愛的本質進行了闡述。

他認為,真正的愛是一種觸及靈魂的深刻體驗,要求個體超越自我,嘗試進入「他者的存在」。

所謂“他者的存在”,是指放下自我中心的桎梏,超越局限,超越自戀,轉而以伴侶的視角來體驗生活、體驗世界,而不是出於自己的偏見,自以為是地揣度對方。

這樣的理解之下,即便伴侶情緒激烈、怒火中燒,也能穿透表象,看到對方的本質。

此時,那些看似無理的“攻擊”,不再被視為無端的挑釁,而是其內心脆弱與不安的信號。

當你越了解一個人,往往越能理解Ta的情緒。

你會明白,這不是無來由的宣洩,而是原生家庭的傷痕、安全感的缺失、被忽視的痛苦。

當然,這不是說鼓勵雙方在關係中發脾氣。

最好的方式,仍然是溫和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只是當伴侶還沒有能力做到時,這樣的看到,讓我們能夠超脫於個人的限制,在面對衝突和痛苦時,有機會接住對方。

憤怒時展現包容,脆弱時給予力量,哭泣時提供肩膀,最終,在愛中找到彼此。

 

看過這樣一句話:

「真正的愛情,經得起平淡的流年,更經得起情緒的波瀾,因為愛,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所謂懂得,是我們能否感受到對方的痛苦,即便那痛苦未曾親身經歷。

一段感情裡,「我愛你」固然動聽,但「我懂你」卻更觸動人心。

因為懂得,所以溫柔陪伴,因為陪伴,所以世界不再孤單。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