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的「團體迷思現象」:為什麼你的孩子越長大,越沒有出息

驚人的「團體迷思現象」:為什麼你的孩子越長大,越沒有出息
value101 2024-08-26 檢舉

 

一群人在討論問題。

有人說:“應該朝東走。”

大部分的人,都應和,認為朝東走最理想。

有一個人,認為朝西走,能更快解決問題。但他想到,他一開口,就會被反駁,會惹來異樣的眼神,就放棄了開口。他最終,也跟著大家,朝西走。

 

這就是「群體迷思現象」。

也就是說,一些真正有價值的觀點,能夠促進自身發展的言行,總是會被周遭的人忽視,或是隔離。

事實上,很多孩子,從小到大,都在經歷“群體迷思”,一步一步磨滅自己的意志,越活越迷茫。長大後,怎麼折騰,都是渾渾噩噩的樣子,難有出息。

 

01

關於家庭:孩子沒有自主的機會,人生被父母左右。

父母的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孩子的第一句話,走的第一步,都是父母教會的。

一開始,孩子愛父母,也對父母言聽計從。

當孩子有了七、八歲的時候,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他和父母的想法,多半不一樣。

 

在家人溝通的時候,往往是父母的言語,起到主導作用,孩子的想法提出來,就會被反駁。

孩子一次次被駁斥,就會認為「我應該是不對的」;或者孩子很叛逆,非得如此,導致父母很生氣,狠狠地教訓一番。

父母和孩子經歷了各種拉鋸戰之後,孩子就順從父母了。孩子的未來,也遭受了控制。

在《傷仲永》中,天才少年仲永 ,就被父親當成「賣詩文」的工具,賺快錢。終於,仲永就是那個不學無術的人。

而明代的徐霞客 ,讀書很多,也參加了童子試,但他表示自己對科考沒有興趣。

接著,他確定了理想──朝碧海而暮蒼梧。

 

父親徐有勉很愉快地接納了徐霞客的理想。

父親過世後,母親年歲已高,徐霞客外出旅行的夢,不知如何開始。母親笑著說:“去吧,你看到什麼,記下來,講給我聽呀。”

史書記載:“弘祖之奇,孿人成之。”

得到父母支持的許霞客,終於成為了旅遊的鼻祖,成為了後人敬仰的對象。

一家人相處,若孩子沒有開口的份,主張都被磨滅了,那麼他就失去了「自己」。未來的一切,有父母的安排,卻違背了“自己的初衷”,越活越不順。

被逼著走,主動走,這是兩碼事,父母別不知道。

 

02

關於學校:孩子怕被孤立,選擇了討好,盲從。

如果我們回想自己讀書的時光,一定有這樣的感覺:到了畢業季,或是暑假寒假放學,看到同學們遠行,有一種很強的失落感。

在平常的相處中,我們也會這樣:在某個小圈子裡,尋找存在感;若是脫離小圈子,就好像丟了什麼,難受。

還有老師和學生相處,老師扮演主導角色。但老師不可能顧及每一個學生的想法,而常常讓大家「少數服從多數」。

孩子在學校這個群體裡,能夠學到知識,但也常常失去自己。

因為害怕被孤立,因此一次次討好身邊的同學;因為不敢提出不同意見,只是順從老師的主張。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