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在,人老了兄弟姐妹,最好少走動再親也一樣:過來人告訴你三個原因
在電視劇《小捨得》中,南儷和田雨嵐是一個重組家庭的一對姐妹。
田雨嵐是龍建南的「小三」自帶的女兒。孫儷則是龍建南離婚前與老婆生的親閨女。
兩人雖然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可是她們從小就在一個家庭中長大,也等同於親生的兩個姊妹了。
但田雨嵐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心中沒有安全感,為了得到「父親」南建龍的認可,
來彌補其精神方面的匱乏感,便處處和南儷爭鋒相對,企圖獲得「鵲巢鳩占」的權利。
兩人從小不光是相互比學習,比能力;長大結婚生子后,兩人都有不錯的歸宿,
可是每一次回到家中,在飯桌上還是一定要針鋒相對的。
比完了自己這一代,接下來再拿自己的兒女進行一次又一次下一代的比拼。
田雨嵐為了使自己下一代絕對勝出,便不惜一切代價為學習中的兒子找關係、找資源;
為了使眾人認可自己兒子的優秀,她竟然要求兒子當眾背誦圓周率後面幾十位數字。
相形見絀之下,本來很佛系的南儷也逐漸「田雨嵐」化了,從而導致她們下一代也形成了一種惡性的競爭……
有道是:人比人,氣死人。
負能量是可以傳染的。兄弟姐妹之間,每個人由於自身學歷、思想、能力等差異,
繼而決定各人人生道路的不同,從而進一步造成了各自貧富的不均,最終導致了攀比現象的出現。
由於過度攀比,造成兄弟姐妹之間由於嫉妒、自滿、自卑等不良情緒的出現,
從而導致了原有僅剩的一段親情的分崩離析。
如果不幸遇上一個喜歡過度攀比的兄弟姐妹,那多見一面就不如少見一面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人到老了才發現,由於年少時兄弟姐妹再濃厚的親情也經受不住時間與利益的考驗。
俗話說: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在幾十年滄桑巨變中,他們早已參透了世界唯一不變的真理,
那就是「變」的真理,從而未雨綢繆,提前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
在以往可有可無的親情對自己來說再也無法滿足自己需求的前提下,於是便逐漸捨棄這份親情。
所以走著走著,親情就淡了,再也沒有來往的必要了。所以人老了,兄弟姐妹之間走動的頻率就會慢慢減少了。
人老了!「存款」留給兒女還是用來養老?
聰明的老人都懂得「多留一分退路」值得借鑒
紀伯倫說: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難做到像詩中所寫的這麼灑脫,養兒育女,
我們希望當我們老了孩子能夠孝順我們,希望我們老去的時候,孩子能夠多一點陪伴。
「養兒防老」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老一代人辛辛苦苦為兒女操心了半輩子,
只想晚年能老有所依。誰想計劃趕不上變化,現在年輕人都口口聲聲要自由,
沒有哪對小夫妻願意跟父母一起住,這讓老人們很懵。
當年他們這一代人就跟父母同住孝順的,怎麼現在年輕人不願意了?
面對既定事實,如何解決養老問題就顯得刻不容緩。
在以前,老一輩會把自己的存款和退休金都交給年輕人,年輕人由此擔負起照顧老人後半生的責任,
衣食起居自然要住在一起。可現在不同了,與老一輩住在一起的年輕夫婦並不多,
尤其在城市裡,大多各過各的。老一輩人心裡難免犯嘀咕,久病床前無孝子,
究竟要把存款留給孩子,還是用來養老?聰明的父母這樣做,值得學習。
存款給子女的父母:沒有安全感,要看子女臉色,但不孤獨
目前來說,這是大多數老人的選擇,雖然知道未來可能要看兒女臉色吃飯,但好過獨居的孤獨。
人一旦年紀大了,怕的就是那點冷清,尤其另一半已經過世的,都寧願晚年看臉色,也好過無人搭理。
我表姨就是這麼做的,她家是獨生女,按理說,農村父母不該跟著女兒生活,
但表姨早早就把儲蓄都給了女兒,到了晚年自然是跟著女兒,
但是生活上難免會有不如意的時候,看女婿臉色度日也確實難受。
存款留著養老的父母:安全感充足,但很孤獨,還容易被騙
有些老人認為,反正年輕人有養老義務,不給他們存款也要照顧自己,索性一毛不拔,有錢才有安全感。
卻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壓力大,沒有老一輩的經濟援助,就意味著他們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工作上,
這樣才能維持基本生活。這樣,他們自然就分不出更多時間給老一輩了。
此外,老人手中的巨額存款也會吸引來眾多騙子,這些人利用老人孤獨的心理,
專門熱情忽悠老一輩買保健品,老人覺得對方很熱情,就容易上當。
聰明的父母這樣做:一半存款給年輕人,一半自己養老
基於現在年輕人的獨立理念,老一輩人不得不多留一分退路,聰明的父母就會這樣做,
既援助了子女,也給自己晚年加了一層保障。
畢竟誰也不能保證兒女永遠孝順,萬一被嫌棄了,老人還有存款在,好歹能進好點的養老院,也算是兩全其美了。
最後,你晚年打算如何養老呢?快把方法說出來給大家提個建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