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成長最快的方式:深度思考
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思想深度遠高於常人?
一個高讚回答這樣說:
在我看來,思想的深度跟年齡的關係並不大,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沒有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
深度思考,就是能夠透過表現的現象去發現本質。
探尋本質的人與流於表面的人,成就屬於誰,不言而喻。
正如電影《教父》的作者馬里奧所說:
在一秒鐘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孔子曾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如果一味讀書而不去思考,就不能理解書本的內容,更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知識來提升自己。
我國新文化運動的領路人胡適的英語老師,稱號“博士之父”的出版家王雲五先生,就是善於深度思考的代表。
幼年時,王雲五被父親送到五金店做學徒。
但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求知欲,邊做學徒,邊到夜校惡補英文;
用自己微薄的工資,分期付款買下全套《大英百科全書》,用了不到3年的時間讀完。
後來,王雲五也是通過這種深度思考的方法,來自學英語寫作。
他先找一篇英文的名家佳作,熟讀幾次後譯成中文;
一周後再將中文反過來譯成英文,且在翻譯期間,絕不查閱這篇作品的英語原文;
只等翻譯完成後,再與原文對比,找出自己所翻譯的錯處,還有那些不夠精良之處。
正是這樣日復一日的練習,讓王雲五先生積累了紮實的英文功底,也為日後從事英語教學和出版事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他接連擔任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等職務,掌握當時中國的圖書命脈。
當時的信息技術遠不如現在發達,學習的環境也不如現在安逸。
但是善於深度思考的人,仍然能夠通過深度思考,將知識留存率大大提升,改變著自己的命運。
可見,深度思考的程度,不但決定了一個人成長的速度,也拓寬了人生的道路。
哈佛大學教授約翰遜說:我們必須時時進行思考。
今天這個世界,總是讓人感到陌生和壓力,甚至有些恐懼。
只有深思熟慮,才能戰勝愚昧,在積極的思考中勇敢地走向未來。
深度思考,有利於建立個人的認知體系,擁有了成熟的認知體系,就可以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
如果說知識體係是將書本上的概念在頭腦中形成串聯,那麼認知體系,就是利用這種知識串聯,在遇到問題時幫助自己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正如萬維鋼老師那段精彩的解說:
考試得了高分,不叫有知識;茶餘飯後能高談闊論,也不叫有知識。
這些場合下知識雖然有用,但都不太牽扯到具體的得失,所以只是智力遊戲。
只有當局勢不明朗、沒人告訴你該怎麼辦,而錯誤的判斷又會導致一些不良後果時,你要是能因為有知識而敢於拿一個主意,這才算是有真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