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因果,就不內耗了

看透因果,就不內耗了
value101 2024-07-26 檢舉

 

在《了凡四訓》裡記住了這麼一段故事:

作者袁了凡在34歲的時候,前往棲霞山拜謁雲谷禪師,兩人對坐三天三夜,不曾合眼。

雲谷禪師滿以為袁了凡心中無掛礙,一個亂念頭都沒,於是覺得他非常非同凡響。

但問起根由,卻發現了凡之所以沒有任何慾望,不過是因為早就認可自己的命運被掌控,再怎麼折騰,也無法改變。

袁了凡以為自己看透了因果,於是不再追求功名利祿,對一切都看淡了,看開了。

但在雲谷禪師看來,這不過是在自欺欺人,表面上是遵循了聽從命運的安排,但骨子裡卻有相當大的不甘,不願,不捨,不棄。

 

所以雲谷禪師這樣對袁了凡說:命由己立,福自己求。

的確,真正的想透,看透,活透,其實是由內而外的想開,看開,活開。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真正看穿了因果,是不會內耗的。

袁了凡之所以表現得無欲無求,並不在於他已經沒有了內耗,而是自己早就吃準了自己的人生要按照早前算命先生給他占卜的路徑去走。

於是,縱使自己有再多的苦惱,煩惱,有再多的慾望,追求,自己都不敢去想,更不可能去做。

 

然後,很有可能就會變得更加渾渾噩噩,不思進取。

國學大師齊善鴻說:

“人間道理千千萬,唯有因果不虛。”

人生在世,道理再多,也不過是在因果範疇內折騰。

一個真正活得通透的人,活得越來越沒有內耗的人,一定是一邊敬畏因果,一邊在改變自己。

我們每個人只有專注於當下,創造於當下,成長於當下,最終人生才會有更好的風景,也會得到最好的安排。

 

得失因果

其實人活著,時時刻刻都在經歷得失的過程。

人的一呼一吸之間,也都存在著因果關係。

人這一生,無非是輪轉於得失之間,倘若對於一時的失去銥銥必較,耿耿於懷,最終只會不斷地內耗、消耗自己。

如此,總是給自己找不痛快,甚至只會浪費自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讓自己的生活陷入一地雞毛。

1997年,一位叫安波蘭的法國翻譯家以1萬美金買下《廢都》在法國的發布版權。

因為這部小說在國內備受爭議,賈平凹於是乾脆讓它在法國發行,但後來發現自己被騙了。

因為有個懂法文的朋友告訴賈平凹,合約上寫的是1萬法郎,而不是安波蘭嘴裡說的1萬美金。

 

氣不過的賈平凹當時就想飛往巴黎,準備跟對方打官司,但是朋友拉住了他說,自己在異國他鄉打官司,也不懂法語,如果一味糾纏,豈不是更吃虧?

冷靜下來的賈平凹,開始反思自己,然後平心靜氣地說:還是算了吧,起碼那邊的人能夠看到我的作品,我也不至於分文未得,也是一種好事。

後來,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的賈平凹,突然有一天得到喜訊,自己的法國版《廢都》在法國發行幾個月之後,一舉拿下法國三大文學獎之一的“費米娜文學獎」。

也正是因為這次的得獎,讓賈平凹的名氣在國內再一次得到巨大的提升,也讓自己的作品得到了更多的名和利。

人生在世,讓自己懂得失因果的關係,就算時運不濟,命運多舛,也不至於怨天尤人。

 

當然,即使春風得意,青雲直上,也能夠保持足夠的清醒和謙卑,善辨因果,無入而不自得。

就像亦舒曾經說的: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勿憤憤不平。

的確,人生這一輩子,總有一些不如願,總有些不愉快,總有些不自在。

不過,無論如何,當你覺得生活拿走了你一些東西,不要抱怨,更不要戾氣橫生,而是要告訴自己,接下來生活會饋贈自己什麼。

生活總是苦的,人生總是難的,面對得失成敗,我們很難衡量,也很難判斷,甚至根本無法做出選擇。

但是,學會讓自己看淡一點,想開一點,始終要有一種這樣的自信,那就是在兜兜轉轉之後,那些失去的東西,一定會以另一種的方式回歸到自己身上。

做人做事,眼裡別只盯著一時的得失,而是投向更遠的未來,立足更高的位置,邂逅更好的自己。

 

成敗因果

生活有得失,人生有成敗。

其實,一個人若總是只想自己成功,拒絕自己失敗的話,一定會過得很累,很苦。

因為一個人對自己的期待越高,生活就會過得越緊繃,給到自己的壓力就越大。

 

最終,就像彈簧一般,倘若被壓變形了,就沒有彈性,也就淪為了附庸。

人生在世,成敗在所難免,甚至可以說,一個人要想失敗特別容易,可是要收穫成功,確實很難的。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