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後,換個能量場,就是換條命

中年以後,換個能量場,就是換條命
value101 2024-07-19 檢舉

 

上有句話讓人深思:

 

不要總去找同頻的人,正是因為同頻我們反而才要避開。

 

去找那些能量高頻的人,只有這樣的人能帶給你最多成長。

 

生活裡我們聽了太多關於同頻的神話:兩個人有相同的認知、類似的見解、共鳴,會讓我們感覺被接納和陪伴。

 

但長久地浸潤在安全感中,看到的世界就永遠是眼前的這一面。

 

而那些見解獨到,能自成宇宙的人,就是打開另一個世界的窗口。

 

人與人相處的本質,其實是能量的共享與交換。

 

與能量高頻的人在一起,是滋養、是撫慰;與自成宇宙的人在一起,是啟發、是成長。

 

中年以後,換個能量場,就是換條命。

 

浸潤在優質的能量場裡,和高能量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養生。

 

同頻共振這理念,其實是來自物理學中的共振效應。

 

它是指:擁有相同頻率的物體,會在特定條件下產生共鳴,匯聚在一起。

 

這個概念其實在人際交往裡處處都是。

 

因為相同愛好,聚在一起談天說地的朋友;

 

因為三觀接近,墜入愛河難捨難分的伴侶;

 

因為目標一致,達成合作攜手共進的事業夥伴。

 

同頻的關係裡帶來的,是精神層面的共鳴,腳步一致的陪伴。

 

人之所以喜歡同頻,正是因為舒服。

 

兩個人的認知、思考和視角幾乎都在同一水平線,不用費力就能相處愉快,不需要轉變自己去適應別人,更不需要提升自己來兼容別人。

 

但同時,也讓人停下了成長的腳步,受限於原有的認知視角,再難去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長久侷限在同一方天地,自己的能量頻率也難以得到補給。

 

柏拉圖在《理想國》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囚犯被關在洞穴中長大,經年累月只能面對著牆壁,不能隨意走動。

 

某天一個囚徒脫出了桎梏,逃出了洞穴。

 

這時他才發現外面的世界,原來光明一片,寬廣遼闊。

 

他迫不及待地回到洞穴,向同伴們描述外面的世界,想要帶他們一同逃離監牢。

 

同伴卻覺得他瘋了,誰也不搭理他的話。

 

因為長久以來,他們的認知和思想早已固化,所理解的世界就只有眼前的牆壁。

 

默契共鳴下的長久相處,看似是關係的滋養,其實是對自我認知的固化與設限。

 

一段好的關係,應該是促進彼此的共同成長。

 

倘若只是孤獨時的慰藉,浪潮褪去以後才會發現,一切不過是給自己畫地為牢。

 

沉浸在同頻的幻夢裡,相同的能量磁場反而更容易將我們圍困。

 

 

作家埃萊娜·費蘭特在那不勒斯四部曲裡,塑造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女孩。

 

莉拉敏銳聰明,直率勇敢。萊農聽話乖巧,圓滑周全。

 

兩個人的人生軌跡從青春期開始就劃出了界限,莉拉早早結婚嫁人,萊農一路讀書學習。

 

從性格到人生經歷,彼此的差異不斷地衝突碰撞,但她們並沒有漸行漸遠。

 

萊農以莉拉為對照,一次次深入的挖掘和反思彼此的不同,把碰撞帶來的痛苦轉化為成長的刺激和養分。

 

山本耀司曾說:「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

 

同頻的默契共鳴帶來的,是對自我認知的認可。

 

而差異衝突帶來的“痛苦”,是高能量者對我們發起的衝擊和挑戰,必然帶來對自我的懷疑和反思。

 

但也正是在過程中,自己的盲點才會越發明晰,我們才有修正改變的方向。

 

蔣英和錢學森恩愛甜蜜,相濡以沫六十二年。

 

錢學森投身科研,在科學世界鑽研精進;蔣英音樂天賦極高,留學歸來的第一場個人音樂會就轟上海。

 

他們的領域互不相干,卻能在碰撞中提供對方靈感和思考。

 

一次錢學森在書房工作,一個難點絞盡腦汁也沒辦法突破。

 

錢學森苦惱地直揪頭髮,這時房間外傳來蔣英的鋼琴聲。

 

剎那之間,錢學森從飄揚的音符中捕捉靈感。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