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次越低的家庭,語言攻擊性越強
家庭中需要的不是一個正確的事事。
閻真的《滄浪之水》裡,主角池大為由於不通人情世故,一直被排擠在單位的邊緣,領著微薄的薪水。
妻子對此頗有怨言,把氣都撒在了池大為身上。
池大為做家事不小心打翻了茶壺,妻子罵他是個「什麼也乾不好的窩囊廢」。
他為兒子讀幼兒園的名額東奔西走,但最後沒成,妻子還是喋喋不休地指責他無能、懦弱。
刺耳的話聽多了,池大為對家庭也心灰意冷,寧願在辦公室加班到深夜,也不願意回家。
現實生活中,很多低層次的家庭也是這樣。
將指責當作是口頭禪,一言不合就開啟「批判模式」。
把語言暴力當作是溝通方式,看對方不爽就開始惡言輸出。
如此相處下來,家庭關係怎麼可能不分崩離析。
01
劉震雲在小說《一地雞毛》中,也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小林和妻子因為家裡一公斤變餿的豆腐,吵得不可開交。
妻子責怪小林,沒有及時把新買的豆腐放進冰箱。
小林也感到很煩躁,責備妻子小題大作、上綱上線。
妻子頓時怒火中燒,開始翻起了舊賬,厲聲指責丈夫上次還把家裡的花瓶摔壞了。
小林也不甘示弱,控訴妻子曾經失手打翻了暖水壺。
他們越吵越激烈,雙方都聲嘶力竭地指責對方的過錯,甚至鬧到了要離婚的地步。
這樣的家庭場景,是不是很熟悉?
甚至,我們也做過類似的話,也做過同樣的事。
妻子炒菜油鹽放太多,當丈夫的就在餐桌上挑三揀四;
丈夫髒衣襪隨手亂丟,妻子看不過眼,就揪著對方痛罵不休…
但其實,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鍋子碰著盆,盆碰著碗,有摩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若是每次都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家庭又會有什麼幸福可言。
導演賴聲川結婚後,曾決定和妻子丁乃竺去留學深造。
但當時他們資金並不是很充裕,於是他們就把所有積蓄拿出來,交給一位朋友來打理。
本想著賺點利息,沒想到這位朋友竟帶著錢跑路了。
兩人懊惱不已,都認為錯在自己。
一個說:是我不好,輕信他人。
一個說:是我不對,沒做好風險管理。
說罷,兩人相視一笑,這事就這麼讓它翻篇了。
遇事就互相指責,有錯就推給對方,說到底只是很多低層次家庭的通病。
在真正高層次的家庭裡,這種瑣碎爭吵幾乎是不存在的。
因為他們知道:生活的磨盤就很重,如果家人再互相指責傾軋,誰都會被壓垮。
只有放下對錯,包容過失,家庭才能脫離無止盡的纏鬥與內耗,興旺起來。
02
心理學家曾奇峰曾講:中國大多數家庭矛盾,都是一場隱密的權力鬥爭。
在一些低層次的家庭裡,總有人想透過抬槓的方式征服對方、改造對方:我是對的,你要聽我的。
這種長期的施壓,只會讓對方變得消極抗拒,導致關係分崩離析。
一位遼寧的撰稿人曾發文,講述她鄰居的故事。
鄰居是個老教授,知書達理,但她的丈夫,卻特別令人糟心。
因為她丈夫只要說話,必定抬槓,其口頭禪就是:“不是!不對!我認為!我的意思是!”
老教授常因此被她的丈夫懟得啞口無言,只能獨自生悶氣。
更糟的是,老教授還有一個同樣是槓精的兒子,也特別喜歡跟他兒媳抬槓。
他媳婦包韭菜餡的餃子,他就說喜歡白菜餡;媳婦包白菜餡的餃子,他卻說喜歡韭菜餡。
沒辦法,媳婦只好韭菜餡和高麗菜餡的餃子各包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