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心靜的力量

莊子:心靜的力量
value101 2024-07-08 檢舉

 

但他並未被焦慮沖昏頭腦,而是命人在家中搭建了“小望樓”,每天下午都要去靜坐半晌。

在這過程中,他逐漸理清戰事的脈絡,在反覆推演之後,制定出最佳策略。

所以每次從這間靜室出來,他都會立刻寫去給弟弟信件,結合當下的戰況做出指導。

就這樣,曾國藩一邊調集糧餉,一邊為弟弟出謀劃策。

在他最強的助攻下,南京很快就被攻陷,這場長達十二年的戰爭,也以湘軍的勝利而告終。

 

《大學》中說:“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很多時候,急著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還會拖垮你的心態,讓事情變得更糟。

而當你平靜下來,你才能清楚認識局勢,從容地面對困難,轉機也會隨之而來。

元豐二年,蘇遼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變法派構陷,鉺鐺入獄。

面對生死困局,蘇遼也曾惴惴不安。

但他隨即又靜下心來,因為他知道,自己再擔憂也無濟於事,不如表現得輕鬆一些,讓皇帝知道自己問心無愧。

於是,在牢中的那段日子,蘇遼每天能吃、睡。

宋神宗派宦官去打探,見他鼾聲如雷,心中坦蕩,最終力排眾議,赦免了蘇遼。

清朝三代帝師翁同頤說:“每逢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大事當前,往往得失掛心、利害相逼。

沒有靜氣來支撐,人心中自然雜念叢生,找不到正確的出路。

真正的智者,從來都是不慌不忙。

穩住心境,面對真相,你才能修練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本領。

遇事不亂,處事不驚,時時保持冷靜的頭腦,萬事都可迎刃而解。

 

3

心靜則事成

莊子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魯國,有個木匠叫梓慶,他做的鐻(懸掛樂器的木架)技藝精湛,見過的人無不驚嘆。

梓慶的名聲傳到了國君的耳朵裡,於是魯侯召見他,想了解他成功的奧秘。

沒想到梓慶就說了一個字——「靜」。

他表示,在自己做工之前,都會齋戒七天。

在這過程中,他捨棄了雜念,忘掉了名利,完完全全回歸本心。

此時他再進山林,鐻的形狀已完全出現在木料上,他只要潛心雕刻,就沒有做不成的。

古語說:“無事時心在腔子裡,應事時專一不雜。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沒事的時候,心要安穩地放在肚子裡。

等做事時,把紛繁的念頭清空,把心上的掛礙拋下。

專心做好眼前的每一個步驟,時間到了,一切都將水到渠成。

沈從文剛開始寫文章時,常被出版社拒稿。

但他不氣餒,反而沉住氣慢慢鑽研。

 

那時,他在書房一待就是七、八個鐘頭,對每篇文章都不厭其煩地打磨。

他的文章越寫越有靈氣,他也逐漸得到了更多人的讚賞。

後來創作《邊城》時,沈從文更是潛心靜氣,修改了「一百多遍」。

黃永玉評價他:“有時候感覺表叔像神一樣。一個小學水平的人,居然這麼了不起。”

得益於這數十年如一日的苦心修煉,沈從文最終也成了一代大師,在文壇享有盛名。

老子雲:氣定則心定,心定則事圓。

每一個圓滿的結局,其間都少不了潛心地付出。

每一次一鳴驚人的崛起,背後也要靠安靜的力量來托舉。

在這漫長的一生中,我們無法預知前路。

但只要你能靜靜地往前走,不為物惑,不被名擾。

就算時間長點,你也終能到達自己想要的高度。

 

《莊子》中說:“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為而無不為。”

一個人若能保持內心的安定,順應自然的規律,那他就將無所不能。

人活到極致,其實就是心靜。

世間縱有萬般誘惑,只要心不動,你就不會迷失本性。

任憑世道如何變化,你仍能安然前進。

未來的日子,願你也能內守住自己的精神,保持一份靜氣在心中。

臨危不亂,處變不驚,始終活得灑脫和從容。

點個讚吧 ,與朋友們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