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歲之後,最好的家庭關係:三分、三寸、三尺

六十歲之後,最好的家庭關係:三分、三寸、三尺
美麗夢想 2024-06-12 檢舉

 

《禮記》裡說:“父子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只要家庭和睦了,一切都會好起來,黃土也變金。

可是,在煙火氣的背後,有太多的計較,也有人反目成仇。

當我們到了六十歲的時候,人生進入了老年,對於家人,要倍加珍惜。學習一些經營關係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家人,也是親疏有別的,做到三分、三寸、三尺,家庭關係越來越好。

 

01

兄妹關係:遇事讓三分,放大格局。

《菜根源》有言:“行得去處,務加讓三分之功。”

當你混得好的時候,應該把功勞讓給對方三分。這是共享的原則,也是一個人的格局。

兄弟姊妹都成家立業了,大家能夠相聚,也就是在過節的時候。而且,六十歲的我們,父母多半不在了,兄弟姊妹成為了最要珍惜的血緣關係。

但是,翻來記憶,過去的恩怨真的不少,也許三天三夜都說不完。最好是,既往不咎,讓過去的過去,讓將來的將來。

馮夢龍寫過一個叫「張孝基陳留認舅」的故事。

在許昌,有一個財主,招了上門女婿張孝基。

 

同時,兒子過遷也結婚了。

依靠祖上的基業,一家人可以安心過日子。可悲的是,兒子過遷,遊手好閒,還喜歡賭博,把大半家業都輸掉了。

財主把兒子趕出去,自己也鬱鬱而終。家財,順理成章落入了女婿張孝基的手中。

多年後,張孝基把家業做大做強,然後把過遷帶回家。

經歷了流浪生活的過遷,悔恨不已。張孝基果斷決定,把家業都給過遷,自己帶著老婆孩子,隱居去了。

晉武帝知道這件事後,讓張孝基的兩個兒子,舉孝廉,入朝為官。

俗話說:“你讓我讓,天寬地闊。”

兄弟姊妹之間的禮讓,會增加幾分和氣,也會為兒孫樹立持家的榜樣。更重要的是,父母在天國,也會倍感寬慰。

 

02

夫妻關係:說話留三寸,心領神會。

很多人,有三寸不爛之舌,但是沒有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本事,只知道對家人嘮叨。

過了六十歲,兒女走遠了,父母也走了,能夠嘮叨的對象,恐怕只有身邊的老伴吧。

但我們想一想,總是嘮叨老伴,會不會煩躁呢?

好的老伴,往往是“一對沉默寡言的人”,更多的交流,靠默契。

北宋王安石,年老的時候,失去了兒子,在官場上,也不得志。

面對人生的變化,他決定退隱。

 

按照常理,丈夫不要功名利祿,妻子應該會百般阻擾,甚至吵吵鬧鬧。

但是王安石的妻子卻說:“妾亦聞外面人言籍籍,歸怨相公。相公何不急流勇退?早去一日,也省了一日的咒署。”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