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好》:一個人越活越好的10個跡象
感恩背後是一個人的心念系統,能激發心靈的無限能量。
當你感知到世界的美好,並為此感動不已時,內心就會升騰起一股能量。
這股力量,會助你披荊斬棘,會激發你的勇氣,最終令你收穫喜悅。
6
主動去愛
在書裡,日野原還講了個有趣的故事,叫《大提琴手高修》。
高修是個極具愛心的音樂家,關愛身邊的一切事物。
一次,一隻生病的田鼠跑來,腹痛得滿地打滾。
高修心疼不已,立馬為田鼠拉了一首大提琴曲安撫它。
沒想到,田鼠竟被舒緩的音樂治愈。
漸漸地,小動物們都喜歡跑來,圍在高修身邊聽音樂。
而高修自己,也在這種和諧中,感受到了幸福。
日野原說:愛與被愛,是人活著的能力源泉。
別封鎖自己的感情,主動去愛,去感受,人才能與世界展開良性互動。
愛身邊具體的人,你將不再孤獨;愛一花一葉,你將體味自然的美妙;愛山川星河,你將被天地遼闊感動……
生活的趣味,人生的曼妙,就在這一點一滴的關愛中,充盈進我們的生命。
7
降低期待
作家史蒂芬·柯維,做過一個隱喻:
有個人到了天堂,跟大家都處得很好,唯獨討厭一個人。
在他眼中,那個人甚麼都做不好,簡直讓人失望透頂。
然後,大家拿出一面鏡子,擺在他面前說:那個人就是你自己。
這個人之所以厭棄自己,只因為他像審判官一樣,總在拿“完美標準”審視自我。
你是不是也經常如此?
讀書時,想做學霸,可拼盡全力後,也無法名列前茅,於是自暴自棄,消沉難過;
工作後,期待一鳴驚人,可實際上,卻是業績平平,於是慢慢沒了好好工作的動力;
我們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可結果卻是,一份份過高的期許,壓得我們窒息。
書裡記錄了一段採訪,有人問日野原:到底怎麼做,才能活得不這麼累?
日野原回答說:順其自然,不要勉強。
生活裡總有你力所不能及的事,凡事期待過高,只會束縛住自己。
降低期待,減輕負重,輕鬆上陣,我們才能越跑越遠。
做你自己,不要做做不到的你。
8
反省疾病
《活好》裡有一段對話,很顛覆價值觀。
主持人了解到,日野原雖長壽,卻從小大病小病不斷。
而他最愛的妻子,也在晚年疾病纏身,飽受病魔摧殘。
主持人問日野原:“我們要如何應對疾病給我們帶來的痛苦?”
日野原說:“珍惜疾病,感謝疾病給我們帶來的內省機會。”
見主持人不解,日野原又做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
他說,疾病和身體發生的“猛烈碰撞”,就像兩個相撲選手扭打在一起。
在一決勝負的過程中,疾病和身體互不相讓,卻也產生了一種紐帶關係。
換個思路來看,這世間若沒有病痛,人不可能體會到健康,是多麼珍貴和重要。
一旦生病,再好的機會你也抓不住,再令人振奮的事,你都提不起興致。
無病時保重身體,生病時珍惜疾病賜予的內省機會。
反思作息習慣,調整生活節奏,備足身體能量,我們才能跑贏人生這場馬拉松。
9
看淡死亡
看過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是關於學者葉曼先生的。
葉曼先生,年紀過百後,對年齡很敏感,最怕別人問她多大。
但遺憾的是,不管她走到哪,都有人“提醒”她。
不是讓人猜猜她今年高壽,就是讓她分享長壽秘方。
每當這時,她都很緊張,因為一說起年齡,就覺得自己離死亡是那麼近。
這種感受,104歲的日野原再熟悉不過。
他在書裡,曾直言不諱地說:你問我怕不怕死,我簡直怕得要命。
但他又感慨:再怕死,也要努力地活著,因為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種開始。
人只有活透了才明白,人生的至高境界正是“時時可死,步步求生”。
梭羅說,最怕死的人,是那些沒好好活過的人。
尼采說,一個人知道為什麼而活,就能忍受各種苦難。
過好每一秒,令生活豐沛圓滿,人便不懼死亡。
找准了人生目標,鼓足心勁,什麼也難不倒我們。
看淡死亡,因為它早晚會來,好好生活,眼下即是一切。
10
開始重生
100多歲的日野原,看著比同齡人年輕不少。
於是,經常有人請教他:如何保持年輕?
本以為日野原會說,調整心情,放鬆心態,規律作息什麼的。
結果,老先生笑著說:給臉做做美容,給自己找點事做。
別看他是個老人家,卻比年輕人還愛“折騰”。
80多歲的時候,學畫畫,學設計,看書寫作,嘗試一切感興趣的事。
90歲以後,還愛和年輕人聊天,參加年輕人的聚會、派對。
一百歲以後,又著手研究美容祛斑技術,提升自身形象。
他說:我們要一邊繼續現在的人生,一邊經歷脫胎換骨的新生。
人,只要不斷進化自己,每一天都是重生。
生命看不見摸不著,卻存在於我們支配的時間裡。
不辜負每一天,不荒廢每一秒,我們將永遠不老。
▽
2017年7月的一天,日野原先生,接受了最後一次採訪。
當時,老先生舊病復發,已至彌留之際。
主持人小心翼翼地問:您接下來的目標,是什麼?
日野原沉思片刻,堅定地說:只要活著,就繼續探索未知的自己。
幾天后,日野原重明與世長辭,走完了圓滿的一生。
《活好》裡,老先生把他的座右銘“keep on going”,
當禮物送給了所有人,真誠地希望大家在人生的路上,永不止步。
唯有人長久,才配談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