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喜歡獨處的人
知乎上曾有人問:“人與人的差距為什麼會越來越大?”
其中有個答案這樣說:“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從不在於起點的高低,而在於成長中,面對磨難時的學習與反思。”
你是怎樣的人,你的世界就是怎樣的世界,思想決定行動,而行為則左右著命運。
古話說:“萬石谷,粒粒積累;千丈布,根根織成。”
唯有自我學習,善於發現,懂得思考的人,才能在未來某一刻中,占得先機。
01 多獨處,反思自己
聽過這麼一句話說:“真正的修行,不是在喧囂的交往中辨認自我,而是在安靜的獨處中反思人生。”
當你讀過書、走過路後,你會發現,世間紛擾,和你又有何關係呢?
一個人想要變得優秀,除了多讀書,多行走,還要學會在獨處中堅守自己的內心,在獨處中反思自己。
微信的出現,讓我們認識了「微信之父」張小龍。
但沒有人知道,他在廣州熬過了無人關注、不知前途的三年。
他不會講粵語,也沒什麼朋友,為了開發微信,他每天都要忍受孤獨的滋味。
可是,獨處會讓人清醒,會讓他看清終點的方向。
於是在獨處中,張小龍不斷反思、不斷改進,讓微信爆火,讓世人看到了他的才華。
獨處,其實就是一場自己與內心的對話,而這個過程,也是一場剖析自己,修正自己的歷練。
過去的經驗,如今的問題,未來的方向,都需要在獨處的空間中,重新消化、思考、整合。
獨處,關係到我們能否對世界進行抉擇,而反思,則關係到我們能否形成一個相對自足的內心世界。
所以,越優秀的人,內心越平和;越是孤獨者,越能懂得世界的真相。
人活於世,總要學獨處,因為這不是生活的無奈,而是成長的必然。
我們只有經歷過孤獨,反思人生,才能在未來,變得成熟出眾。
要知道,學會孤獨,遇事反思,是一個人極高的境界。
02 多行走,重塑自己
一個人了解世界的方式無非有兩種: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
閱讀是我們了解世界,打開世界大門的第一把鑰匙,但很多時候,影響我們的,不只是書本知識,還有我們所處的環境,我們的眼界和見識。
三毛的一生,就是一部旅遊史。
她的半生都是在遊歷,從中國台灣地區到歐洲,再到中南美洲,她的生命伴隨她的流浪一起成長。
而撒哈拉沙漠,也成了她一生中最銘心刻骨的地方,在那裡她和荷西結婚,在那裡她寫出了《撒哈拉的故事》。
豐富的旅行經歷,讓她變得溫馨爛漫;多彩的人生際遇,讓她變得浪漫多情。
無論是她的性格,還是她的文字,都在一次次的旅行中,變得與眾不同。
有人說:“旅行最大的好處,不是能見到多少人,見過多美的風景,而是走著走著,在一個際遇下,突然重新認識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