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終究都會死,為什麼還要活著?這是我所聽過最好的答案

人終究都會死,為什麼還要活著?這是我所聽過最好的答案
美麗夢想 2024-06-06 檢舉

 

有人可能會認為,由於我們的一生中總有許多人陪伴,所以我們並不孤單。

然而,當孤獨感襲來時,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內心其實依然是孤單一人,這種時候,沒有人能幫我們承受這份孤獨。

因此,應對這種情緒的任務應由我們自己承擔。

即便一個人的生命終結,他所產生的影響可能仍存在,繼續發揮作用。

 

例如,2017年底發布的感人動畫電影《尋夢環遊記》 ,這部電影基於拉丁美洲的

「亡靈節」背景,講述了一個極具感染力的故事。

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人的價值不僅在於其生存,更在於周遭人對他的記憶與懷念。

 

當你生命的篇章終將結束,記住你的人也逐漸忘記你時,你的生命才真正達到了終點。

這正如中國古語所言:「雁過留聲,人過留名」。

為了避免痛苦,哲學家叔本華 提出,

 

生命本質上是種種慾望的匯聚。

他認為,當這些慾望未能被滿足時,人便會感到痛苦。

雖然叔本華的看法可能略顯極端,但痛苦的存在是不可否認的。

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生活中的這種痛苦呢?

 

二、追尋自我價值

追求和實現自我價值 是許多心理學家認為的人生中「最高級」的任務,像是提出 需求層次理論 的心理學家 馬斯洛 所強調的。

因此,對我們而言,尋找和實現個人的生命價值彷彿攀登高山,經歷痛苦後獲得的喜悅感是無與倫比的。

 

當我們處於生命的尾聲,回顧一生時,我們會思考的不僅是日常的小事,而是自己留給周遭人、家族乃至整個人類的寶貴財富。

根據馬斯洛的理論,在追求生命的終極價值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滿足基本的生理需求。

 

每個人對快樂的定義都不盡相同,有人覺得財富眾多是快樂,有人認為創作出藝術品是快樂,

還有人覺得寫出一篇好文章是快樂。

快樂的定義因人而異。

然而,定義快樂並不是最關鍵的,更重要的是在追求快樂的過程中我們的心情和感受。

只要我們體驗到了那種快感,那麼就可以說我們實現了生命的意義。

 

因此,我們不必將所謂的人生價值定義得過於死板,也不必固守某種特定的生活方式,重要的是個人的感受和經驗。

正如保爾‧柯察金 所說:

「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每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為碌無為而悔恨,也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羞恥。”

The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