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越多的人,內耗越少

讀書越多的人,內耗越少
value101 2024-05-29 檢舉

 

 

吹熄讀書燈,一身都是月。

 

有人在微博上問蔡瀾:“近來事事不順,覺得人生暗無天日,如何排解?”

蔡瀾只回了兩個字:“讀書。”

仔細一想,還真是這麼一回事。

人與人雖際遇不同,所處的困境卻大抵相似。

你遇到的迷局,前人早已摸索過;你面臨的難題,書中也都有答案。

所以,人讀書越多,懂得越多,頭腦豐盈智慧,內耗自然就越少。

 

迷惘的時候,從書中找到慰藉

豆瓣上有個「內耗人」小組,裡面寫滿了成年人的鬱結:

別人不喜歡我怎麼辦?努力了還是沒做好怎麼辦?

如何看待負面的評價?如何看待命運的不公…

馮崙說:人在精神上的內耗、困惑,往往都源自於對事情沒解釋。

只有當一個人讀書多了,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才會變寬,所有困惑自會迎刃而解。

主持人陳魯豫,在父親過世一年後,一直心情低落,精神頹廢。

面對生死、衰老這些宏大的命題,她感到困惑、無助。

“這是我成人之後第一次有至親離開自己,過往幾十年體內建立起的所有應對世界的機制,在這一刻都不起作用了。”

苦思索無果後,魯豫一頭埋進書海,閱讀了大量哲學、文學類書籍。

那些醍醐灌頂的文字,讓她漸漸從傷痛中走出來。

她了解生與死都是人生必經的階段,關鍵在於要過好每一個當下。

她也不再無所適從,重新找回了人生的重心。

人生在世,沒有誰的生活是一馬平川,走著走著就會遇見岔路口,或繞進死胡同。

也許是突遭變故,也許是糾結於一段感情,也許是碰到工作上的瓶頸…

當你深陷迷茫,最好的選擇,就是去讀書。

作家畢淑敏說:

「書不是棍棒,卻會使人鏗鏘有力;書不是羽毛,卻會使人飛翔。”

困惑來自於經驗不足,認知不夠,而讀書恰恰是讓思想開悟的過程。

每一本書裡,都有指引你前行的良師,承載你情緒的益友,盡力為你排憂解難。

就算書不能立刻給你答案,也能在你身陷迷霧時,給予你內在的從容。

 

疲憊的時候,從書中獲得滋養

你看,人這一輩子,像不像困在轉盤上的倉鼠?

上學時,整天為成績、排名、升學提心吊膽;

工作時,常為升職加薪、房貸車貸憂慮重重;

成家後,又要操心家裡的開銷、孩子的教育、父母的健康…

我們日復一日奔跑,鉚足力氣趕路,卻忘了能量是有極限的,透支多了遲早會精疲力盡。

人的身體要及時補充營養,心靈也要時時刻刻給予滋潤。

而讀書,就是精神層面的滋養,能夠撫平你心頭所有的褶皺。

馬未都幼時家貧,小學沒畢業就輟學,到工廠當了工人。

繁重的勞動、枯燥的日常,漸漸耗盡了他對生活的熱情。

他想不出活著的意義,也找不到自己的價值,覺得日子越過越沒勁。

在最疲憊與煩躁的那幾年,是書籍陪伴著他,安慰他。

只要帶字的紙,他抓到了就要讀下去,看到別人準備糊牆的書,他也藉過來津津有味讀完。

讀得多了,他逐漸變得心態平和,坦言道:“深層次地滿足需要讀書,每個階段讀不同的書。”

他把胡思亂想的時間,都拿來讀書寫作,最後轉行當上編輯,還創作出不少爆款小說。

在這物慾橫流的世間,人人都逃不掉情感、家庭、職場帶來的種種疲乏。

但讀書,卻能打開另一方天地,讓我們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滋養。

停下腳步,向內探求。

靜下來讀書,悟悟道,才能為自己的精神世界注入一汪活水,讓生活重新煥發生機。

從書中找到精神支撐、精神滋養,讓靈魂豐盈起來,就不會在瑣碎的事情上消耗、沉淪。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