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你工作的,不是能力高低,而是這9種負面型人格

毀掉你工作的,不是能力高低,而是這9種負面型人格
value101 2024-05-17 檢舉

 

等到你的實力夠強大,曾經困擾你的難題,就不再是問題。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

“在積極人格的支配下,人們可以激發出內心深處的潛意識,將工作能力發揮到極致。”

 

相反,如果你總是用負面人格面對工作,那麼工作遲早會面臨絕境。

以下9種負面型人格,如果你有其中之一,那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1

先假設兩個場景:

如果你犯了錯,領導批評你兩句,你是否會因此鬱悶許久?

如果你無意中,發現同事在背後吐槽自己,你是否會受傷失落?

如果你常常因為害怕批評而產生情緒波動,或是因為別人的一句評價而痛苦不堪。

 

那你也許就是「玻璃心人格」。

 

董明珠有句名言:“職場上,最降低效率的事,不是刷淘寶,也不是聊微信,而是玻璃心。”

什麼事都對號入座,什麼話都反覆琢磨,最後難受的就是自己。

渡邊淳一在《鈍感力》寫過一個故事。

他實習的醫院有一位教授,雖然醫術高明,但脾氣暴躁。

 

助手A每次受到教授訓斥,就悶悶不樂;助手B每次挨罵,就左耳進、右耳出。

最後A心理破防很快辭職,但B卻在高壓之下,慢慢走到了產業頂尖。

拉開他倆差距的,就是在於心態。

那些能夠在職場上走到最後的,都是皮實的人。

 

吃得下委屈、咽得下心酸、吞得下苦累。

當你能夠戒掉玻璃心,並將它化煉成鋼,你才能在職場上過得風生水起。

 

2

 

工作中,抱怨型人格的人不在少數。

他們總覺得自己的公司有許多毛病,於是對工作充滿了譴責和不滿。

“為什麼我活幹得最多,卻拿這麼點工資?”

“為什麼其他人都那麼輕鬆,就我那麼累?”

“為什麼同事都那麼冷漠、難相處?”

諸如此類的抱怨,聽起來只是情緒的發洩。

但時間久了,壞情緒就會像瘟疫一樣蔓延你整個身心,讓你對任何工作都提不起興趣。

聽過一句話:“抱怨就好比往自己的鞋子裡倒水,越是抱怨,自己越會難受。”

因為工作不會因為抱怨就消失不見,壓力不會隨著你抱怨就逐漸減輕。

與其浪費精力怨天尤人,不如把鬱悶的時間用來提升自身的能力。

當你能夠戒掉抱怨,曾經困擾你的難題,就不再是問題。

 

3

 

你知道什麼是「紅燈思維」嗎?

作家成甲在《好好學習》這本書講到,習慣性反駁別人的處事方式稱之為「紅燈思維」。

擁有這種思維的人,習慣性對別人的意見「亮紅燈」。

一旦周遭人的說法不符合他們的認知,他們就會立刻跳腳反駁。

作家菅原道仁說過一個同事。

這個同事新進公司不久,能力很是強悍,但卻受到了全公司人的排擠。

原來,每次同事們和他合作處理工作的時候,他總是習慣性地反駁別人。

就算別人說得很有道理,他還是會一口咬定別人是錯的來證明自己。

時間久了,自然沒人願意與他來往,於是他只能落寞離職。

 

富蘭克林說:爭辯和反駁或許會帶來暫時的勝利,但你永遠無法透過表面上的勝利贏得對方的尊敬。

反駁的話說太多了,職場關係就僵了,工作也就走到盡頭了。

永遠記住:不要讓你的職場,輸給了習慣性反駁。

 

4

 

媒體人@鴻鋤  講過一個故事。

鴻餛飩公司有實習生,剛進來的時候十分羨慕同事們的高薪,因此幹勁十足。

但漸漸地,他開始對工作敷衍了事,上班的時候不是打遊戲,就是看小說。

兩年下來,只漲了工齡,卻沒有加薪。

理想的高薪沒有滿足,他索性用擺爛的態度逼迫公司加薪。

但最後換來的,卻是辭退的結局。

 

於是鴻鷂感慨地說:

年輕人對薪資有期待是好事,但就怕能力配不上薪資,你還渾然不知。

 

凡事不要總問自己為什麼,多問自己憑什麼。

高期待人格,總是急於得到一個結果,卻忽略了過程中該付出的努力。

結果往往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與其在夢想與現實的落差中備受煎熬,不如專注於眼前的工作,深耕自己的能力。

當你放下虛幻的奢望,腳踏實地走好眼前的路,想要的待遇都不成問題。

 

5

說到逆反型人格,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這個話題離不開青春期。

 

然而,逆反心理並不是青春期孩子的「專利」。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