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大的失敗,是普通家庭富養孩子
不要把孩子塑造成家裡的另外一個階層。
01
前兩天看到一則新聞,心裡五味雜陳。
一位清潔工大叔,走進手機店,面色羞赧地表示自己要買最新款的蘋果手機。
店員見大叔衣著普通,不像是需要名牌手機的樣子,就好心詢問。
大叔說,手機是買給自己兒子的。
因為這件事,父子倆吵了很久,最終他妥協了。
當著店員的面,大叔無奈地掏錢。
他顫顫巍巍地從懷裡掏出來一些百元大鈔,剩下的則全是零錢,甚至連硬幣都掏出來了。
店員於心不忍,打電話跟大叔的孩子溝通,想讓他換一台實惠一點的舊機型。
可孩子一口咬定,一定要最新款。
父親平日為了孩子能省則省,孩子卻絲毫不體諒父親。
想想都覺得心寒。
視頻評論區裡,有人指責孩子是白眼狼,也有人說父親活得太卑微。
但其中有一條評論,令我陷入深思:其實這位父親是何必呢,家裡什麼條件,就怎麼養孩子唄。
是啊,這位大叔風吹日曬的一個月只有三千元的工資,除去日常開銷,也餘不了幾個錢。
而這動輒上萬的手機,卻是說買就買。
這讓我想起上海科學院沙拉說的一段話:
“中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
生活中許多父母,明明不是富人,卻勒緊腰帶給孩子優渥的生活;
明明非常吃力,依舊要無底線滿足孩子不切實際的要求。
到最後,拼盡全力的父母,卻養出了一個自私懶惰的巨嬰。
02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曾採訪過一個剛摘帽的貧困縣。
記者發現縣里大部分家庭對孩子的態度都是:
“千方百計為孩子創造舒適優良的生活環境,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穿名牌衣服,用新潮電子產品,天天刷手機追明星……”
可到頭來,父母的含辛茹苦,子女熟視無睹;父母拼命地給,孩子卻永遠都不知足。
我堂哥家就是這樣。
堂哥兩口子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女兒卻上著一年學費十幾萬的貴族學校。
夫妻倆平時省吃儉用,衣服幾年都捨不得換,卻給孩子買千把元的球鞋。
可他們費心“富養”的女兒,卻陷入攀比的怪圈,成天怪自己的父母沒本事,不像同學的父母一樣能讓她住豪宅,出門有司機接送……
這個驕橫跋扈的女兒,讓小兩口叫苦不迭。
教育家三川玲曾這樣告誡父母:不要把孩子塑造成家裡的另外一個階層。
一味壓榨自己去給予,只會換來孩子變本加厲地索取。
福州一位25歲的待業青年,常年遊手好閒,還要吃好的喝好的,沒錢了就找家裡要。
母親對他有求必應。
後來他因賭博欠下外債,就逼著母親賣房子。
母親賣掉大房子換了間小的,缺錢的兒子沒多久又追上門來,逼著她繼續賣。
母親不肯,他就對其拳打腳踢。
這位心碎的母親,吃糠咽菜供養兒子,卻把兒子養成了冷血的蛇。
再看山東濰坊這位老奶奶。
她的老伴兒去世後,她便和兒子相依為命。
二十多年來,兒子不工作,老奶奶就放任他待在家,花著她僅3000元的退休金。
她平日里連肉都捨不得買,兒子找她要錢買遊戲裝備她卻說給就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