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逢人藏住心事,處世藏住本事

司馬懿:逢人藏住心事,處世藏住本事
value101 2024-05-15 檢舉

 

藏住自己的聰明,便不會因張揚而樹敵;收斂做事的鋒芒,才不會將底牌露於人前。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處事太過高調,往往招致禍患。

司馬懿歷經“暗殺”一事後,學會了韜光養晦。

 

公元201年,23歲的司馬懿被曹操破格提拔,但他卻用裝病錯失良機。

他不是沒本事,而是在審時度勢後,確定時機未到。

在當時,他雖小有聲望,卻是初出茅廬,根本無法在荀彧、賈詡、程昱等一眾謀士中嶄露頭角。

 

盲目出仕,顯露才能,非但引不起重視,還可能重演“週生妒才”的鬧劇。

 

倒不如後退一步,在自我沉澱中徐徐圖之,靜待東風。

七年後,司馬懿“病癒”,順利加入太子曹丕陣營,登上政治舞台。

正所謂,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有城府的人,從不會沉溺於一時成就,更不會處處炫耀。

他們收起鋒芒,藏住本事,以謙卑低調之姿,穩步前行。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欲成大事,切勿人前賣弄,而需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修煉自己。

 

03

 

《三國志》評價司馬懿:懿戮力盡節,以寧華夏。

司馬懿一生雖未稱帝,卻是西晉一朝的“無冕之王”。

而他攫取實權的關鍵一戰,就是與權臣曹爽的權力之爭。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年僅八歲的曹芳繼位。

 

四朝元老司馬懿和宗室將領曹爽,同時被任命為託孤大臣。

 

為了爭權,二人明爭暗鬥,但施展的政治手段,迥然不同。

曹爽,以宗室自居,處處壓司馬懿一頭,從不隱藏自己的野心。

他結黨營私,黨同伐異,迅速聚攏起一批官僚,公然架空幼主。

而司馬懿,卻步步退讓,隱居幕後。

但他並非不戰而退,而是另有一番隱秘的安排。

他自己辭了官,卻給司馬氏一眾子弟安排了官職;

他退出權力中心,走入田間,幫農戶改進耕種技術;

 

他再次裝病,卻暗地里聯絡同僚,掌握時局動態;

他沒有兵權,卻集結死士,有了一支數千人的武裝。

他看上去昏昏老矣,行將就木,但實際上,所做的準備,絲毫不輸曹爽。

公元249年,曹爽陪幼主前往高平陵祭掃。

 

司馬懿瞅准時機,發動兵變,一舉粉碎曹爽政權,成為最終的贏家。

他的這波操作,恰恰印證了《周易》中的這句話: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從古至今,有野心和本事的人,不在少數。

但能藏住野心和本事的人,卻寥寥無幾。

而真正的高手,都懂得韜光養晦,厚積薄發。

 

有人說,司馬懿的人生,是攝斂式的。七十年一路走來,猶如滾雪球般,時間越長,越發厚重。

他出身士族,天資聰慧,無論是鑽研學問,還是帶兵打仗,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但終其一生,他都恪守“藏匿”的處世原則,不宣揚亦不出頭。

他低調地穿過動蕩的歲月,最終功成名就,青史留名。

老話說:命由己造,福由己求。

一個人的命運,就藏在他的言行里。

 

心事潛藏心底,本事強而不露,謀而後動,穩中求進。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