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把慾望管理好,就是在賺錢
蕭伯納曾言:
“生活中有兩個悲劇,一個是你的慾望得不到滿足,另一個則是你的慾望得到了滿足。”
慾望,是成事之本,也是壞事之根。
它能驅使一個人走向成功,也能引誘一個人走入歧途。
水滿則溢,過猶不及,唯有合理的慾望,才是人生的助力。
人到中年,為錢奔波,而把慾望管理好,本身就是在賺錢。
控制食慾
孫思邈《千金要方》中說:
“飲食以時,飢飽得中。”
意思是飲食不但要注意時間,更要控制量。
一味貪食,疾病便來。
作家朱自清,曾是個有名的貪吃鬼,年輕時常以“小食神”自居。
由於食多且繁雜,朱自清剛過而立之年就已患上胃病,他採取的措施是“擬少進食”。
然而一旦疼痛有所緩解,他又開始猛烈進食,日記裡常出現因貪食而致胃不適的情況,如:
“天冷,貪食致胃病復發。”
“戴太太午飯時給我們吃了饅頭,因為一共吃了七個,致胃病發作。”
“午餐、茶會上均食過量,在茶館吃麵條後,胃部立即抽搐。”
食慾不遏,終害自身。
唯飲食有節制,才能健康長存。
美國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將200隻猴子分成兩組,一組不控制飲食,另一組每頓只讓吃七八分飽。
10年後,第一組猴子中有很多得了脂肪肝、高血壓等疾病,死數過半,第二組只有12隻死亡。
15年後,第一組猴子都死掉了,第二組仍有不少存活者。
控制食量,其實是在呵護身體的基底,讓它更加堅固和“耐用”。
而每一次貪食,都埋下健康隱患,不控一時口腹之欲,難擋日後疾病侵襲。
中國有句老話:
“飯吃七分飽,延年又防老。”
人到中年,控制食慾,留住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
降低物慾
微博上曾有一個“欠幾十萬網貸被母親趕出家門”的熱門話題。
一位名叫李玟的90後護士,月收入8000元,但每月支出至少有2萬元,多則三四萬。
她從不克制物慾,貪圖享受,出手闊綽:
出門必叫網約車、渴了隨手來一杯星巴克、點外賣不看價格……每天有上百元的固定消費。
看到喜歡的東西就買,哪怕假期只有兩天,也要坐飛機去喜歡的城市打卡。
而這些“精緻消費”背後,是各種網貸的堆積,她無力償還,母親只得幫其償還了23.8萬的貸款。
本以為女兒會就此“收手”,誰知李玟毫無悔改,繼續貸款不停,肆意揮霍。
母親無奈,再次幫李玟償還債務後,拿出領養證,將她趕出家門。
綜藝節目《圓桌派》曾提到“隱形貧困人口”一詞,李玟正屬於這類人群。
嘉賓蔣方舟把這類人定義為當今社會的新式“窮人”,多為白領階層,出入高檔場合,但實際收入達不到其消費水平。
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看似過著高配生活,實則餘額為負、捉襟見肘。
縱慾雖樂,憂患隨焉。
潰堤蟻孔,氣洩針芒,物慾雖小,危害實大。
人至中年,身負重擔,每一步都須走得謹慎小心。
縱容物慾,非但不能提高生活質量,還會壓彎本就沉重的脊梁。
薩克斯曾說:
“世間大部分的貧窮,都是一種病態,是不良生活、不良環境和不良思想的結果。”
降低物慾,莫讓偽精緻,毀了真生活。
戒掉貪欲
江蘇徐州的MBA碩士小李,本來在銀行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收入不菲,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