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低谷時寫給朋友的6段話,治癒了我的痛苦和迷茫
4
關於苦難
原文:
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然亦未易悉數,大率皆無耳。惟有一幸,無甚瘴也。——《答程儒書》
譯文:
我未細數,便看到這裡食無肉,無肉可食,無藥治病,無處可居,冬天沒有炭火,夏天沒有寒泉,出去亦沒有朋友,基本上什麼都沒有。不過還是有一個好處,沒有瘴癘。
洞見君說:
蘇軾的一生充滿了苦難,即便是被貶謫的生涯,也是一波三折。
當年他被貶黃州時,那裡尚且還有“長江繞郭,好竹連山”;
後又被貶惠州時,那裡雖然市況蕭條,但蘇軾還能買到羊脊骨,吃到荔枝肉;
可到了海南,那可是真正踏上了蠻荒之地。
就像蘇軾所說的,這里路途遠,衣食缺,活人到此,猶如身處死地,但豁達的蘇軾,還是在此處看到了希望。
有一次,好友程儒寫信給蘇軾,問他在海南過得怎麼樣。
蘇軾還樂觀地調侃:幸好幸好,此處沒有瘴癘。
正如白落梅所說:“無論處何境,用哪種方式,蘇軾皆能從困苦中找到歲月的一盞清光。”
蘇軾父子自到海南後,飽經憂患,但無論何種境地,蘇軾總能找到解脫之法。
他心緒難平時,便會寫信找朋友借書,通過抄書來排遣憂思;
沒有糧食果腹時,便和當地的居民一起挖山芋充飢;
身體患病又無藥可醫時,蘇軾就自己製藥治病,並從中悟出了一套自己的養生之道。
楊絳先生曾說:“在這物慾橫流的人間,做人實在是夠苦。”
輾轉在塵世間,誰不是日日與艱難相伴,歲歲與苦難同行。
在這苦海一般的人生里,最難能可貴的,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即便遭受過命運的重擊,也依舊能用豁達超越苦難,活成自己的英雄。
5
關於離別
原文:
小甕多自釀,一瓢時見分。仍將對床夢,伴我五更春。暫聚水上萍,忽散風中云。恐無再見日,笑談來生因。——《和陶與殷晉安別送昌化軍使張中》
譯文:
君家小甕裡都是自釀的美酒,哪怕只剩了一瓢,也會與我分攤。我還想跟你對床聊天,直至五更。可惜我倆的相聚就像水上的浮萍和風中飄散的雲,我只擔心以後再也沒有相見的日子,笑著去談今生來世的因果。
洞見君說:
詩人北島說,世界上80%的人,其實都已經見過了這輩子的最後一面。
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與朋友的緣分,還是後會有期,還有來日方長。
殊不知,人這輩子,見一面少一面。有時候,一個轉身,就是永訣。
蘇軾在海南時,曾結交到一個患難之友,張中。
張中是當時海南的一個小官,蘇軾父子剛到海南的那段時間,張中又幫他們修房屋,又幫他們搬家,前前後後幫了不少忙。
但他也因此惹禍上身,不久之後,朝廷的人就下了一紙詔書,要把張中調離海南。
誰知張中這個性情之人,實在不忍撇下蘇軾父子,硬生生在海南逗留了十個月,才向蘇軾來辭行。
辭行那天,他在蘇軾家坐了一個通宵,黎明時分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可還沒過幾個月,張中就患病去世了。
那次離別,竟是他與蘇軾父子的最後一面。
蘇軾後來在得知張中病逝的消息時,也是肝腸寸斷,淒然掉下淚來。
《次第花開》中寫道:“從出生到終老,我們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失去和分離的過程。”
曾經我們視若珍寶的知己,或早或晚,都會從我們生命裡退場;
曾經我們眷戀不捨的朋友,也會在某一天,揮揮手與我們告別。
到最後,所有的相遇,都會指向離別。
在這途中,珍惜所有遇見,笑對所有離別,才是一段感情最好的歸宿。
6
關於生死
原文:
某垂老投荒,無復生還之望。昨與長子邁訣,已處置後事矣。今到海南,首當作棺,次便作墓。乃留手疏與諸子,死則葬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柩,此亦東坡之家風也。——《與王古書》
譯文:
被貶到海南,我已經跟兒子蘇邁訣別,並安排好後事了。我到了海南,第一件事,就是做棺材,再準備墓地,死後就葬在海南吧!活著的時候就備好棺材,死後不扶靈柩回家鄉,這也是東坡的家風。
洞見君說:
在中國古人的觀念裡,尤其註重落葉歸根。
昔日,寇準死在雷州,後來還是被埋葬回了故土;
比蘇軾晚生四十多年的趙鼎,客死海南,靈柩最後也被運回了家鄉。
然而對於這些死生大事,蘇軾卻看得很開。
蘇軾從惠州再被貶海南時,已年過六旬。
年邁的身體,加上糟糕的環境,蘇軾在海南的那幾年,可謂是九死一生。
所以剛得知被貶海南時,他便跟家里人交代好了一切後事,並囑咐子孫,他日自己若死在海南,便就地安葬,不必將靈柩運回故鄉。
就這樣,蘇軾抱著向死而生的決心去了海南。
在那片未開化的蠻荒之地,蘇軾樂天安命,將僅剩不多的歲月活出了另一種精彩。
他甚至還說,被貶南荒雖然九死一生,但也不後悔,因為這次遠遊是他平生最奇絕的經歷。
蘇軾之所以對身後事看得透徹,就在於他很清楚地知道:人生如寄,多憂何為。
我們每個人,都是寄生在這大千世界,一粒微小的浮塵。
既無法掌控生死,也不能決定命運的走向。
但生與死之間的這一段距離,你我卻可以努力將它活出情趣來。
有生之年,把該做的事做好,把該享的福享夠,即便某天生命走到了盡頭,我們也可以對自己無悔地說一句:
“我來過,我愛過,我活過,我對生活一往情深。”
▽
蘇軾去世前幾個月,曾回首一生,平靜地寫下: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在他心中,那些熬過的艱難歲月,那幾段無人問津的時光,才是他這輩子最大的成就。
世界以痛吻他,他卻報之以歌。
如今,蘇軾雖然已經遠去,但他留給世人的那份樂觀與豁達,卻是萬古不朽的。
若干年後,仍舊會有無數人去一遍遍地讀他,一點點地從他的智慧中,明白處世的真諦。
而當下處在迷茫困頓的我們,也必將從蘇軾的經歷中,找到向上的精神力量,奔赴更好的人生。
點個贊吧 ,人生若覺不如意,勸君多讀蘇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