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彼此看見
心理學者武志紅說:“ 每個人的真實需求,都是渴望被看見。”
被看見的背後是被關注、被理解、被懂得。
話不言明,對方盡知,事不言盡,彼此了然。
無論黯淡的,還是光明的,當彼此看到完整而真實的對方,即是兩顆心相互療癒的開始。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是彼此看見。
有人說,交朋友的能力,就是發現對方閃光點的能力。
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是良好人際關係的先決條件。
百年前,新文化運動時期,有一對特殊的朋友,他們彼此欣賞,一生相護。
當時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邀請辜鴻銘擔任教授執教。
辜鴻銘後又被稱為“清末狂儒”,他雖學富五車,但為人十分另類,舉止怪誕、傲慢清高。
上課時,竟隨身帶一名僮僕,自己則“一會兒吸煙,一會兒喝茶”。
學生們都在焦急等待他上課,他絲毫不管。
“擺架子,玩臭格”成了當時一些北大學生對辜鴻銘的印象。
後來,學生們將問題反映到蔡元培那裡,集體表態,要求將辜鴻銘逐出北大。
蔡元培處境極其尷尬,但他知道辜鴻銘的真才實學,頂著巨大壓力將他留了下來。
而辜鴻銘一生桀驁,卻對蔡元培始終格外尊重。
後來,蔡元培被人誣陷,外界請求辜鴻銘出手,讓蔡元培不得翻身。
辜鴻銘決絕拒絕:“我辜鴻銘絕不會做詆毀蔡元培先生的事情。”
再到後來,蔡元培離開北大被推至風口浪尖,辜鴻銘同樣極力維護。
兩人雖政治立場不同,卻彼此包容和欣賞,是一生的知己。
千人千面,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也都有過人之處。
最舒服的關係,是不僅能看到對方的缺點,並給予包容,更是能看到對方的優點,並不吝讚賞。
瑕瑜互見,和而不同,容其短處,看其長處。
這,才是一段關係長久的秘訣
每一種情緒,都需要被看見和理解。
那些能及時察覺對方情緒的人,不僅是心事的傾聽者,也是壞情緒的疏導者。
知乎博主@海棠曾分享過自己的故事,令無數網友產生共鳴。
她有一個17年的好友,兩人一直相處融洽。
原因在於,她們總是能及時接住彼此的情緒,並幫助對方快速消化。
當她工作碰壁吐槽領導時,朋友從不打斷她,也從不講大道理。
而是首先照顧她的感受:“可不是嘛,他不能慧眼識珠,太委屈你了!”
兩人一起出去玩,她開車走錯路,朋友也不抱怨,反而安慰她說:“就當我們多看一段路的風景好了。”
每次在她的壞情緒即將來臨之際,朋友都及時察覺,為她平息怒火。
同樣地,她也經常安撫、開導朋友,為她疏散消極情緒。
兩個人都在對方那裡得到了巨大的情緒價值,感情也一直穩固。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情況:
好友突然心情低落,需要的不是別人的刨根問底,而是一句安慰。
同事工作受挫,需要的也不是別人的條分縷析,而是一句鼓勵。
心理學上說:“與人溝通時,70%是情緒,30%是內容。”
人與人的相處,本質上是和對方的情緒相處。
無論是滿腹牢騷,還是怏怏不樂,背後都是一種渴望被讀懂的情緒。
真正默契的關係,是能及時看到對方的情感需求,並給予理解和支持。
關注情緒,解決情緒,是相處舒服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