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中年人養生,最便宜的四味良藥
而愛運動經常走路的人,就是在和時間賽跑,幫你有效抵抗衰老的侵襲。
人到中年,別光顧著為生計奔波勞碌,忘了關心自己的身體。
沒事勤走路,讓身體動起來,你往前走的每一步,都會讓你越活越年輕。
3
晚食以當肉
所謂“晚食以當肉”,意思是說:
晚一點吃飯,等到真正餓了再用餐,那就如同吃了頓肉一般。
人到中年,應酬增多,很容易就胡吃海喝,暴飲暴食,結果傷脾傷胃,把身體吃垮。
宋代醫家楊士瀛說:“節飲食,乃卻病之良方。”
學會控制飲食,把腸胃養好,疾病自然也會隨之遠離。
蘇軾曾寫過一篇《節飲食說》的小文,把它貼在自家牆上,時時警醒自己。
文中規定:每餐只能一飯一菜,逢年過節,也只能飲一杯酒,吃一個葷菜
若有貴客來訪,會加兩個菜,但他絕不多動一筷。
他提倡“已飢方食,未飽先止”。
到了感覺飢餓時方才吃飯,在感到十分飽之前就預先停止進餐。
通過對飲食的控制,蘇軾一生,從未生過什麼大病。
俗話說:“常有三分飢,百病不相襲。”
人生最難是節制,對於腸胃亦是如此,腹中食少,身體才好。
詩人白居易,生平喜歡飲酒。
但是他從不貪杯,每次酒至微醺便停下來。
平時吃飯,他也提倡素食,不喜葷腥,對於大魚大肉更是敬而遠之。
由於注重飲食之道,儘管他一生坎坷,最終卻活到了75歲高壽。
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裡說:
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常欲令如飽中飢,飢中飽爾。
長壽的秘訣是少吃,準時限量,食不過飽。
行至中年,別再放縱自己的口腹之欲。
養成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就是給身體減負,為自己增福。
4
無事以當貴
蘇軾寫過一首詩《初到黃州》,其中說: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這首詩寫於“烏台詩案”後,當時他剛被貶謫到黃州。
換作他人,從京城被貶到地方小城,可能苦悶不已,耿耿於懷。
對於這種境遇落差,蘇東坡卻毫不放在心上。
他像遊客一樣,欣賞著黃州的美景。
無論是江里的魚,還是山上的筍,都讓他覺得生活有滋有味。
對於人生的風雨,蘇軾從不焦慮費神,這讓他無論走到哪都容光煥發,充滿活力。
《古今醫鑑》中說:“心勞則百病生,心靜則萬邪息。”
人到中年,精力本就越來越有限,內心再背負太多,難免會積憂成疾。
再難的事也別往心裡擱,心神寧靜,才能身康體健。
近代著名書法家於右任先生,一生飽經磨難風霜,但卻始終氣定神閒活到85歲高齡。
有人向他請教長壽的秘方,他就指了指掛在客廳的那副對聯。
上面寫著:不思八九,常想一二。
成年人的世界,總是麻煩疊著麻煩,煩惱追著煩惱。
但只要心不為事擾,自然可以讓自己保持平和,不受情緒干擾。
林語堂曾寫道:
“無事是去除了生命焦渴,像秋天的潭水那樣澄明幽靜,清澈無染,明白沒有掛礙。”
無論曾經歷過多少事,都要學會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心中事少了,身上自然病少。
學會看開看淡,不多思,不多慮,把心養好了,勝過世間所有靈丹妙藥。
▽
中易堂國醫館翟紅斌先生說:“養生,貴在守常。”
所謂守常,就是將養生融入日常生活中,日復一日地堅持下去。
人到中年,學會將關心自己的身體,變成一種習慣。
讀懂蘇軾這四味良藥,早睡早起,控制飲食,多運動,少思慮。
點個贊吧 ,從現在開始,規律作息,你自會收穫一個健康舒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