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如何一步步廢掉自己的
念恩一分,情長一寸,我們越是懂得知恩圖報,別人就越願意伸出援助之手。
03
沉溺娛樂,拒絕閱讀,廢掉的是你的認知。
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生產力的提升和競爭的加劇,美國貧富差距、階層分化成為主要矛盾。
1995年美國舊金山舉行了一個集合全球500多名精英的會議,討論如何避免20%的精英與80%的底層人之間的衝突。
時任美國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曾提出一個“奶頭樂 ”的理論。
他認為可以給80%的被邊緣者一個“奶頭”讓他們心安理得安於現狀。
有兩種方法可以實現這個想法:
提供發洩型娛樂,比如開放色情產業、遊戲;
滿足大眾娛樂,比如肥皂劇,八卦等等各種節目。
他說,人一旦沉迷於這種“奶頭樂”中,失去進取心,就會永遠被桎梏在底層。
哈佛商學院也表明:窮人喜歡游戲、肥皂劇等消耗型的娛樂,富人喜歡讀書等補充型娛樂。
俞敏洪就有個保持多年的習慣——約作家聊天。
他這麼做並非為了社交,而是在聊天中討論各種經典、交流各種觀點,從而倒逼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保持一定量的閱讀。
因為他明白一個人身上的認知枷鎖,得由閱讀去打開。
讀人物傳記,以人為鏡,可鑑照自己;讀歷史哲學,可打開思維,提高人的思辨力。
04
上班摸魚,下班躺平,廢掉的是你的能力。
曾有一位旅行者,看到一個正在遷徙的部落。
旅行者詢問長老,是否因為原來的地方不再適合居住?
長老回答,恰恰相反,那裡太過宜居,會讓族人荒廢生存的技能。
必須定期遷移,逼族人保持學習生存的技能,部落才能保持興盛。
就如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所言:
哪怕你不渴望更好的生活,你也要不斷提升價值,因為成長是生存的必需。
但是很多人意識不到這點。
他們上班時千方百計地摸魚,下班時無所顧忌地躺平,混到最後,技能生疏了,工作混沒了。
許多程序員一工作就划水,有問題就問百度,敲代碼的能力日漸退步,搜答案的功夫爐火純青。
很多編輯平時一不看書,二不琢磨文章,寫一篇文章,東拼西湊地應付。最後卡在一個尷尬位置,往上爬沒本事,往外走沒人要。
職場上有一個概念“苟且紅利 ”。
做同一份工作,其中會有許多苟且者,他們的人生哲學就是得過且過。
但另外一些人卻渴望精益求精,最終戰勝了苟且者,享受到了紅利。
舒適區就猶如豬圈一樣,看似舒服,但這些舒適,都需要自己買單。
▽
一隻成年的大閘蟹,一生要蛻20多次殼。
儘管殼非常堅硬,蛻殼非常痛苦,但它們為了成長,會毫不猶豫地蛻掉。
因為如果它們逃避,這些硬殼,就會變成限制自己生長的枷鎖。
正如商業顧問劉潤所說:進化就意味著痛苦,但不進化則意味著死亡。
避免自己廢掉的最好方式,就是主動與痛苦一次次較量。
一步步向上攀登,一次次錘煉自己,抽筋扒皮後,你必然會脫胎換骨。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