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最舒服的關係:誰都“不裝”
《莊子山木》有一句話——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之間的社交,並不因利益驅使而怎樣,小人之間的交往,卻多因利益驅使,利益過後,人與人如過眼雲煙。
大多數人與人的聯繫,都離不開“利益”二字。
有的人一上來就“賣弄”,渴望藉此贏得別人的“認可”。
殊不知,人與人之間貴在“尊重”,尊重是互相的。
許多感情的破裂,其中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你變了 ”。
以前在一起相處的很好,是因為平等相待,互相真誠。
一旦一個人變得“太裝”,就會讓關係變得“緊張”,進而愈演愈烈,分道揚鑣。
人與人最舒服的關係,就是誰都“不裝”。
01 不攀比
小時候有個玩伴,家境不是太好,一起出去玩,他總是說“沒有錢”,朋友們非常體諒他,紛紛慷慨解囊。
長大後各自成家立業,經過許多年的發展,人人都有了變化,有的人富裕了,有的人變窮了。
那些年這位玩伴發展的很好,他的腰包也變得“鼓鼓的”,再聚首,他就變了,變得趾高氣昂,覺得自己發財了,擺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架勢。
一起吃飯,他一直炫耀自己,認識了多少“厲害”的人,掙了多少多少錢,朋友們感到失望、厭煩甚至不滿。
畢業後的前幾年,總有一些老同學組織同學會,頭一兩次參加,大家聊得很融洽,都是在回憶校園時的美好時光。
過了幾年再參加同學會,那份友誼就變了味道,人與人之間開始互相攀比。有一次,兩位同學因為爭相攀比吵了一架,最終,不歡而散。
人與人的隔閡,也許就是從攀比開始的,有的人炫耀自己的“成績”,是渴望被人高看一眼,可是在對方眼裡,這卻是一種“競爭”的體現。
兩個人關係真得很好,就不會存在攀比現象,互相尊重,互相平等,互相包容。
成年人的世界,處處存在攀比現象,在公司裡,同事與同事之間互相攀比,比誰家更富有,比誰的老公更有錢。
過年時回老家,親戚們聚在一起,習慣性互相攀比,比誰家更富裕了,比誰的兒女更有出息。
比來比去,比了一肚子“氣”,不論比輸比贏,這感情比得越來越“涼”,人心也變得越來越冷漠。
《巴爾的摩哲人》的編輯亨利曾說,財富就是你比妻子的妹夫多掙一百塊錢。
人總是習慣性的從攀比中獲得所謂的“優越感”,卻也常常因為“比不起”感到痛苦。
攀比的代價,就是拉遠了人與人的距離,讓本來很好的關係變得互相敵視。
02 不逞強
生活中常會遇見這樣一種人,他明明活得很落魄,卻總假裝非常“富有”,逢人就說大話,以求得到別人的“尊重”。
但人們早已經看穿了一切,卻不急於拆穿他,而是在一旁無情的嘲笑著,就像是在看一個小丑賣力的表演。
《hello,樹先生》裡的“樹”就是這樣的人,他窮困潦倒,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整天混跡在村子裡。他總渴望被人高看,但村子裡的人,表面對他很“友好”,骨子裡卻都瞧不起他,一旦涉及到利益,那些人就會瞬間翻臉,露出最真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