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楊絳: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value101 2024-05-07 檢舉

 

關於婚姻,有次楊絳給錢鍾書念一段話:

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從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錢鍾書聽了,含情脈脈地對楊絳說:

“我和他一樣。”

楊絳聽了,微微一笑:

“我也一樣。”

這兩人都是書蟲,讀書和吃飯一樣重要,只要有時間,他們就讀書。

常常藉來一大堆書,拼命讀。

楊絳還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詳細的閱讀計劃,兩人偶爾出去逛逛,但逛著逛著,不知不覺就逛到書店。

有了孩子,又要分心照顧孩子,幸好孩子很乖:

“我們看書,她安安靜靜一人自己畫書玩,有時候對門的老太太抱她過去玩,我們買了推車,每天推她出去。”

 

在國外時,楊絳也沒有放棄寫作,她寫了很多優美的文章。

 

1942年,陳麟瑞對楊絳說:要不你也來寫一個劇本?

楊絳決定一試,《稱心如意》就來了。

1943年,《稱心如意》公演,廣受好評。也正是這個劇本,她才用了楊絳這個筆名。

《稱心如意》之後,楊絳的戲劇作品不斷問世,楊絳這個名字,也越來越響亮,很多大學生和戲劇愛好者,還把楊絳當成自己的偶像。

 

楊絳出名後,人們介紹錢鍾書時,總說:“這是楊絳的先生。”

後來,錢鍾書說,要寫一部長篇小說。

楊絳聽了,很為錢鍾書高興。

為了讓錢鍾書有一個舒適的寫作環境,楊絳親自打理家務,甘為“灶下婢”。

"劈柴生火燒飯洗衣等我是外行,經常給煤煙染成花臉,或熏得滿眼是淚,或給滾油燙出泡來,或切破手指。可是我急切要看鍾書寫《圍城》,做灶下婢也心甘情願。"

錢鍾書寫圍城,每天500字左右,每天寫完,楊絳都是第一個讀者。

 

錢鍾書看著楊絳看,就很緊張,生怕楊絳說不好。

楊絳看了,也適當提出建議。

《圍城》寫完後,李健吾看了,忍不住感嘆:

 

這個做學問的書蟲子,怎麼寫起了小說呢?而且是一個諷世之作,一部"新儒林外史"!

此書出版後,火遍大江南北,人人都看《圍城》,人人都在圍城裡,錢鍾書的名頭蓋過了楊絳,人們介紹楊絳時,又說“這是錢鍾書的夫人”。

在這世間,相互詆毀的很多,相互成就的,卻很少。

但夫妻最難的,恰恰就是相互成就。

 

07

楊絳一直秉持著,生活不簡單,盡量簡單過。

 

但有時候,也不是想簡單就能簡單的。

“知識分子思想改造”時,有學生跳出來說:

"楊季康先生上課不講工人,專談戀愛。"

"楊季康先生教導我們,戀愛應當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楊季康先生教導我們,見了情人,應當臉發白,腿發軟。"

"楊季康先生甚至教導我們,結了婚的女人也應當談戀愛。"

說這話的,是一個女學生,她義憤填膺地數著楊絳的罪狀,但楊絳心裡明鏡似的清楚,自己壓根就沒講過這樣的東西。

身正不怕影子斜,她波瀾不驚。

第二天,她專門挑了一件喜慶一點的衣服,該干嘛幹嘛。

然而,有時候,你不找事,但事兒會找你,在一次批鬥會上,楊絳被點名批評。

楊絳看到後,她說:

知道我的人反正知道,不知道的,隨他們怎麼去想吧,人生在世,冤屈總歸是難免的。

後來,楊絳夫婦被安排到清華研究所,成了研究員。

 

那時候,外界很亂,所以在工作之餘,他們就關起門來,在家寫字。

錢鍾書教楊絳毛筆字,每天都給楊絳佈置作業,必須按時完成,按時批改,不可耽擱。

楊絳很重視錢鍾書的評價,錢鍾書了解她的這種心理,故意講些不好的,兩人以此為遊戲。

然而,這樣的日子也沒過多久,1966年,楊絳和錢鍾書一前一後遭到監管,工資沒有了,存款也被凍結了,還要天天陪著挨批。

楊絳被剃了陰陽頭,見不得人,不戴帽子連門都不敢出。

可她沒有帽子,大夏天也不能裹頭巾,錢鍾書在一邊急得團團轉,楊絳反而安慰他說: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她給自己做了一個假髮套,可是第二天出門,有人直接揪她的假髮,那段時間,她連買菜都不敢單獨去,所以錢鍾書就陪著她一起。

人家給楊絳安排的工作是掃廁所,對這份工作,楊絳很認真,她每天都將廁所打掃得乾乾淨淨的,還給所有素不相識的陌生人。

一個人低谷的人生態度,才最接近他最真實的人生觀。

 

08

 

除了寫作,楊絳還翻譯。

為了翻譯《堂吉訶德》,她自學西班牙語,一九六六年時,《堂吉訶德》四分之三的內容已經翻譯完成,但這部書被當做黑稿子帶走了。

在她打掃廁所時,她總是想辦法尋找自己的稿子,終於在廢紙堆裡找到自己心愛的《堂吉訶德》。

她想把稿子帶出來,卻被發現了。

直到思想改造的風波結束後,楊絳才拿回屬於自己的稿子。

1978年,楊絳翻譯的《堂吉訶德》出版了,並在1979年被當成國禮送給西班牙國王。

經歷了那麼多困難,受了那麼多苦,有人問楊絳,有沒有後悔留在國內?

楊絳說:

"沒有什麼後悔的,人活著不一定全是為了享福。"

 

09

 

歷經過苦難,一個人更容易懂得珍惜。

大革命結束後,楊絳有了新的住所,那是國家分配給他們的,有人問楊絳夠不夠住?

她說:始願不及此。

房子不大,兩人都是書癡,別的沒有,就是書多,書房不夠用,客廳也變成了書房。

《圍城》大火後,有很多人給錢鍾書寫信,甚至有人表示想上門拜訪,錢鍾書說,蛋好吃就行,何必要認識生蛋的雞呢?

楊絳懂得錢鍾書,遇到有人上門拜訪,她就直接回絕了。

世界很鬧,但他們卻喜歡清靜。

老頑童黃永玉回到湘西,想給這兩個鄰居帶些土特產,但又不願意打擾他們,就把東西放在門口,轉身離開,從不敲門。

有人想從外面尋求認同,找到一種虛假的豐富,但有些人內在豐富,就只會討厭外在的虛假。

楊絳86歲時,女兒錢媛因病離開了,錢鍾書也臥病住院,楊絳兩頭跑,既要照顧丈夫,又要照顧女兒。

1997年3月,女兒走了。

女兒火化那天,楊絳沒有去,她要在醫院照顧錢鍾書。

 

一年多後,錢鍾書也走了。

離世前,他留給楊絳的最後一句話是:“好好活”。

在這世間,死是容易的,難的就是好好活。

 

10

八十多歲的楊絳,在女兒和丈夫先後離世後,已經疲憊不堪。

可是她還是選擇好好活。

她深居簡出,安靜地在家看書,寫字,整理錢鍾書的文集。

1999年,楊絳翻譯的《斐多》出版。

2000年,《從丙午到流亡》出版。

2001年,楊絳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她把夫婦兩人的版稅全部捐獻給清華,設立了“好讀書”獎勵基金,一向深居簡出的她,參加了捐贈儀式。

 

發表講話時,主持人示意她坐著,但她幽默地說:

"我個子小,要站起來說。"

 

"這次是我一個人代表三個人說話,代表我自己、已經故去的錢鍾書和女兒錢瑗……"

2002年,《我們仨》定稿,後來讓無數讀者落淚。

2007年,《走在人生邊上——自問自答》出版。

2011年,楊絳一百歲。

人這一生,總要有個結局,有的人28歲,就將自己的靈魂埋葬了,有的人即便離世很久,靈魂依然永存。

在最後的幾年裡,楊絳總說:"錢先生和阿圓都走了,我的路也走完了。"

2016年5月25日,她的路真的走完了。

她走完了一百多年的生命歷程,見過了世界的繁華,也見過生活的苦難,但她始終活得豁達淡然。

楊絳和錢鍾書曾異想天開地想過一個問題:

“給你一件仙家法寶,你要什麼?”

兩人都要隱身衣。

 

為什麼要隱身衣呢?不是為了去幹什麼壞事,而是為了不被打擾,為了能避開紛紛擾擾的世事。

“我們各披一件,同出邀遊。我們只求擺脫羈束,到處閱歷,並不想為非作歹。 ”

在《走到人生邊上》中,楊絳說: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的。

他們苦,就是因為他們被物慾裹挾著前進,追逐著一些自以為重要的東西,在意別人的看法,在意外在的眼光。

但正如有句話說的: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和他人毫無關係。

 

11

很喜歡楊絳翻譯的幾句詩:

"我和誰都不爭,

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愛大自然,

其次就是藝術;

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這詩真好,正如楊絳的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