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王陽明《傳習錄》,我頓悟了走出低谷的三把鑰匙
原來這“葛布捐”並非是朝廷下達的,而是當地一個退休的太監私自徵收的。
若是農戶有所違背,就會受到太監的毒打。
因此王陽明好心的政令,反而連累了農戶。
得知原委後,他就冒著丟官的風險,親自向朝廷提交奏章為百姓討公道。
經過他的據理力爭,最後百姓們順利地免除了賦稅。
面對百姓的謾罵,王陽明沒有叱責,而是追根溯源,這才徹底解決了問題。
人生在世,我們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難關。
始終把目光瞄在他人身上,一味指責他人,就會看不清腳下的路,最終讓自己誤入歧途。
老子說:大道之行,不責於人。
越是清醒的人,越不會隨意責怪他人。
他們總能責人先問己,留一隻眼睛來審視自己,在低谷中不斷修正自己。
當你也能遇事少指責,處事就會變得更加睿智通透,前路也會走得更加穩健有力。
3
不責己
王陽明年輕時,耿直的他曾因為打抱不平被打入天牢。
消息傳來,妻子嚇得哭泣不停,父親擔心得一夜白頭。
在冷冰冰的天牢中,王陽明十分自責,後悔自己不該強出頭。
那些日子他披頭散發,精神萎靡,直到瞥見了牆壁上鐫刻的一段《史記》。
他恍然醒悟:司馬遷能忍辱負重,自己也不該自暴自棄。
想通了這一點,他就重新振作了起來,提筆作詩道:
逝者不可及,來者猶可望。
後來王陽明便不再懊悔,而是靜下心來開始參悟心學,找到了人生方向。
是啊,一個人過去的錯誤儘管無法挽救,但未來仍舊大有可為。
人在低谷,自責不如自省,頹喪不如奮進。
公元1519年,王陽明前往贛南剿匪。
在第一次與土匪交手中,他為了鼓舞士氣,親自前往前線助威。
哪知半路中了土匪的埋伏,一向文弱的王陽明,一下子就被土匪刺下馬來。
幸好隨身護衛以死相救,才帶著他衝出了包圍圈。
出師第一戰,便因為他的魯莽而戰敗。
回到大本營後,將領們生怕王陽明想不開,便一同前去安慰他。
等到他們推開帳簾,才發現他正坐在沙盤前,仔細复盤戰局。
半晌過後,王陽明決定將計就計,下令向外傳遞自己撤退的假消息。
夜裡,趁著土匪們大擺慶功宴,王陽明兵分三路,一舉殲滅了土匪。
面對失利,王陽明沒有太過自責,而是迅速調整方案,這才使得大軍反敗為勝。
正如《傳習錄》說所言:
“悔悟是去病之藥,然以之為貴。若留滯於中,則又因藥發病。”
一個人肯悔悟是好事,但若是過分自責,困於內耗,則會慢慢喪失信心。
人生最大的不值,就是在反芻中折磨自己,將未來葬送在過去。
面對過往的錯誤,要敢复盤,能翻篇。
當你學會不灰心,不氣餒,重拾起信心,自能實現逆風翻盤。
▽
中國哲學泰斗王德峰曾說:“《傳習錄》應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必讀的書。”
這部書中不僅有著王陽明深厚的學問,更藏著他為人處世之道。
即便深陷低谷,他不怨天尤人,也不自責喪氣。
而是始終保持一顆樂觀之心,積極修心,不斷提升自己。
在面對現實的種種困境時,你不妨騰出時間,看一看《傳習錄》。
學習王陽明的智慧,掌握這三把鑰匙,適度自省,重拾自信,自會走出人生的低谷。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