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智慧,藏在這三個字裡

人生大智慧,藏在這三個字裡
value101 2024-05-02 檢舉

 

人生之旅,坎坷頗多,難免直面矮簷,遭遇逼仄。

 

大多數人在面對選擇時,會不知所措;面對得失時,會患得患失;面對未知時,會心生恐懼。

《論語·子罕》有言:“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智慧通達的人,不會感到迷惑;心懷仁德的人,不會時常憂慮;勇敢無畏的人,不會惶恐不安。

一個人唯有從“知、仁、勇”這三方面修煉好自己,才能不斷向上生長,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知者不惑,內觀自己

 

有人說:“遇事先觀己,先反省自己,才能想出更好的解決辦法。”

大多數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固執地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卻很少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圍城》中的方鴻漸就是這樣的人。

方鴻漸回國後,幾經輾轉去三閭大學任職。

 

原本聘書上寫的是讓他擔任教授,可是校長高松年知道方鴻漸的學歷造假,就把他降為副教授,並讓他教冷門的論理學。

方鴻漸對於這樣的安排很是不滿,覺得高松年是在小瞧自己。

但他並沒有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能力。

反而以課程資料少,無法備課為由,經常讓學生提前下課,後來乾脆利用寫板書來湊時間。

有一次,高松年看他課時少,薪資微薄,就讓他兼任英語老師。

 

沒想到,留學回來的他,連基礎班的英文作業都改得漏洞百出,甚至遭到學生的投訴,要求換老師。

面對種種不順,方鴻漸不僅沒有反省,還氣憤地認為別人是在刻意刁難他。

最終,他被高松年解聘,灰頭土臉地離開了三閭大學。

 

我們身邊也不乏這樣的人:

 

起得太晚,上班遲到,就埋怨公交司機不准時;

粗心大意,工作出錯,就說是同事業務沒對接好;

不思進取,晉升無望,就怨恨領導沒眼光,不識人才。

責備別人很容易,把責任轉嫁出去,好像自己就能心安理得。

殊不知,只盯在別人身上找問題,刻意忽視自己的不足,會讓自己越變越軟弱。

一個心智成熟的人,敢於直面自省的痛苦。

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不代表你安於平庸。

恰恰相反,在這個過程中,它能幫助我們更加了解自己,更好地面對自己,從而更有目的性地完善自己。

遇事反求諸己,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時時內觀自己,才能減少人生的困惑。

 

仁者不憂,心無增減

 

曾看過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一個小朋友因為丟了玩具,心裡十分難過。同學看到後,就把自己的玩具送給他。

沒想到,他卻哭得更加傷心。

同學不解地問:“你不是有玩具了嗎?為什麼還哭啊?”

他回答道:“我本來可以有兩個玩具,而現在只有一個了。”

只想獲得,不願失去,似乎是每個人的通病。

可是,正如沈复所言:“人生碌碌,竟短論長,卻不道荣枯有數,得失難量。”

人生,就是一個得而復失,失而復得的過程。

我國著名人口學家馬寅初先生曾經因“新人口論”而受到批判,甚至被撤銷了北大校長的職務。

在他被隔離調查期間,得知消息的兒子急匆匆地趕回家,一進門就憤憤不平地說:“爸,您被撤職了?他們怎麼可以這樣冤枉你?”

正在看書的馬寅初先生連眼皮都沒抬一下,只淡淡地回道:“噢!”

 

兒子看見父親一副“沒事兒人”的樣子,當下也無話可說,就回房間了。

十幾年後,國家為馬寅初先生平反昭雪,同時也恢復了他北大校長的職務。

他的兒子聽說後,馬不停蹄地跑回家,高興地說:“爸,您官復原職了!”

他同樣是淡淡地回了一聲“噢”。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