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敗給了“偽努力陷阱”

有多少人,敗給了“偽努力陷阱”
value101 2024-04-27 檢舉

 

某一瞬間,你是不是也覺得,自己被壓得喘不過氣:

 

一起入職的同事績效總是拿到最高,而你還在原地打轉;

 

一起開始健身的朋友已經練出馬甲線,而你還是「原廠出廠」;

 

環顧周圍,同輩已經買房買車,結婚生子,而你還是一無所有…

 

正如項飚所說:“每個人都懸在空中,像一隻蜂鳥,瘋狂震動翅膀只為在空中保持靜止。”

 

我們不能放鬆,因為放鬆就會掉下去;我們不能休息,因為一休息就會被其他人超越。

 

就像「蜂鳥焦慮著渴望留在空中,只能拍打著翅膀無盡盤旋」。

 

久而久之,心神交瘁。

 

而這種現象,正是當下社會盛行的「優績主義」

 

 

哈佛政治哲學教授桑德爾提出,優績主義意味著:

 

人們相信只要自己夠努力,就能獲得想要的東西。

 

各種有利的條件,滋養著人們的全能自戀,鼓勵他們實現任何想做的事,並且成為完美的自己。

 

但在這種鼓勵下,也讓人滋長出了一種執念:

 

我永遠可以做得更好,我也必須做得更好。

 

也正是它導致我們認為,當下是糟糕的,自己不可以這樣,只有變得更好的人生,才是值得過的。

 

不止有著來源自己的壓力。籠罩在優績主義下的整個社會都在告訴我們:你必須更好。

 

小時候,必須在班上名列前茅,家長才會誇獎;

 

工作了,必須有能拿出手的薪資待遇,別人才不會輕視;

 

結婚生子,就又開始捲對孩子的教育和才藝,無窮無盡,周而復始。

 

於是我們不斷忙碌,不斷追逐,慢慢在優績主義的漩渦中越陷越深。

 

殊不知,這一個個的“更好”,在塑造完美夢想的同時,也在加重我們身上的負荷。

 

也忘了,其實不必格格都入。每個人的人生,都可以有屬於自己的選擇。

 

日本某電視台就曾採訪到這樣一位鋼琴家,袁玲嘉。

 

年紀輕輕的她每年都會去歐洲進行鋼琴演奏,已經在全球發行了個人作曲CD,國外多家官方報紙都曾報道過她,稱她是日本鋼琴新星。

 

但當記者跟著她來到家中,才發現:

 

這樣一位享譽國際的鋼琴家,竟然住在東京市中心僅7平米大小,沒有窗戶和獨立衛浴的房間。

 

她指給記者看一個兒童玩具類的「鋼琴」。

 

如果有靈感,她就用這個玩具鋼琴來記住旋律。

 

因為不要太大的生活壓力,她不去找高薪的工作。

 

別人惋惜她的才華不能完全施展,但她很豁達地表示:

 

不想為了更高更穩定的生活質量,而為難自己去做不喜歡的事情,“這是我自己選擇的生存之道。”

 

既然沒有那麼高的收入,就乾脆把生活成本降低,這樣也能輕鬆生活在東京的中心地區。 “比起每個月被房租追著跑,還是住在這裡好。”

 

即使生活在外人看來如此逼仄艱難的環境下,袁玲嘉仍快樂知足。

 

所以,也請給自己鬆鬆綁吧。

 

正如《次第花開》中所說:“有的人居無定所的過著安寧的日子,有的人卻在豪華住宅裡一輩子逃亡。”

 

幸福向來都是千人千面的事情,絕不是優績主義可以一言蔽之。

 

遵從心之所向,抬頭看去,定是滿目星光。

 

 

心理學家王璽有過這樣一個來訪者。

 

每次來做諮詢,這個年輕女生總是會千篇一律地自我批判:

 

不厭其煩地絮叨著自己哪句話說錯了,哪個表情管理不到位,哪裡做得不好,甚至被別人故意傷害,她都覺得是自己的問題…

 

王璽覺得需要打斷她,問道:此時此刻,你的身體有什麼感受?

 

她想了想:身體有些發沉,有點想睡。

 

王璽回道:是啊,你太累了。你一直在攻擊自己。

 

自我反省原本是件好事,但過度的反省卻導致了內耗。

 

我們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總是暗示自己太糟糕,太失敗,並且準確地挑出自己的毛病和缺點,加以放大。

 

明明外界相安無事,內心深處卻戰火紛飛。

 

最後,在自己跟自己的較量中,一敗塗地。

 

朋友是公司的捲王,工作上接了很多項目,不管什麼時候找他都在忙個不停。

 

不僅如此,下班以後,為了提升自己,她還報了許多諸如PS、PR的技術類課程。

 

後來公司內部經營出了問題,壓縮了一部分項目。

 

但朋友依然沒有閒下來。

 

主業有了空閒時間,那就拿來做副業,同時抽空來物色更好的工作機會,為未來可能的跳槽做準備。

 

可是最近,這樣一個工作達人卻像是突然被抽乾了力氣。

 

不再想著捲捲,每天只顧著擺爛打遊戲,身體也虛弱了起來,感冒發燒成了常態。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