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渡人,唯有自渡」:能救贖你的,是這幾種智慧
秧苗的根鬚,就是人之內心。內心不夠清靜,對什麼事都過分執著,別說順順利利了,有可能還會到處碰釘子,搞得自己頭破血流。
現代人,由於生活在物質豐富的年代,所以慾望會比較膨脹,認為自己可以獲得一切,便過分強求,走了極端。
賺錢,看不起小錢,而追求大富大貴;做事,看不起小事,而偏執做大事;住房,看不起農村的平房,而幻想大城市的大別墅。
強求的本質,無異於「拔苗助長」。 本來讓禾苗慢慢生長,就能自然成熟。你偏不,將禾苗拔了出來,只會違反自然的規律,讓禾苗枯死。
三、「不在乎」的淡然。
楊綛先生在《百歲感言》中寫道:
我們曾經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經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年輕的時候,我們都過度在乎別人的看法和評價,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以至於我們都活成了別人的樣子。
活成了別人樣子的那一刻,我們就無法感受到真正的自我了,就跟失去了靈魂一般。如此,我們就會反思,別人的標準和評價,真的有意義嗎?
最後我們會得到一個答案,沒有意義。每個人的三觀和性格都不一樣,注定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各不相同,為什麼非要千篇一律呢?
別人如何看待我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如何看待自己。 取悅別人,是不成熟的行為。學會取悅自己,才算是活明白了。
四、「不極端」的智慧。
宋代宰相呂蒙正在《破窯賦》中寫道:“時勢不可盡倚,貧窮不可盡欺,世事翻來覆去,須當周而復始。”
凡事,都不能做盡。一旦做盡,就等於違背了自然的規律。比如說,將所有的財富都收割殆盡,給後人只留下累累負債,不就悲劇了嗎?
人性,永遠都是偏極端的,因為平衡的「度」不好拿捏。就拿「與人相處」這件事來說,有的人過分老實,有的人過分姦詐,有的人過分虛偽。
但不論是過分老實,還是過分姦詐,亦或是過分虛偽,都是走了極端,於人於己都不是什麼好事。
凡事,適可而止就行了。正如孔子談到的“中庸”,不偏不倚,不過分驕傲,也不過分自卑,永遠都“上善若水”,自然長長久久。
克服極端的人性,等於讓自己浴火重生。不極端的溪水,終究比極端的火焰,要存活更久。